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法治国家一直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在我国春秋时期,法家就有“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法者,治之端也”等观点,近代社会,梁启超先生明确提出法治概念。但将法治作为国家的基本方略却是近些年的事情,“1999年修宪”对《宪法》第五条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但是,我们不能对法治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视而不见。中国的封建社会经历了两千多年,人治思想、王权观念根深蒂固,即便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初期还是带有很浓重的人治色彩的,特别是“文革”时期,个人崇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我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也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人们的思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涤荡,精神领域和物质领域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思想观念的历史惯性是巨大的。事实上也是如此,直到今天在我们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里还是能够看到人治的影子。可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重道远。观念往往走在实践的前面。建设法治国家,法治观念先行。如果法治观念不能在人们的头脑中扎根,真正的法治国家也是建设不好的,封建残余的人治思想还会继续发挥作用。教育是传承文明,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的一种社会活动。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国民的法制观念,能够对受教育者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课,特别是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着重帮助正走向成熟的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然,法制观念也应该是题中之意。但是,当前的学校教育,由于受高考制度和社会评价的影响,过分的注重书本知识,而轻视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更不用提什么法制观念了。而很多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机械地把政治课当作灌输政府政策或领导人讲话的工具,过分地把很多东西上纲上线,客观上背离了法治原则。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这方面的欠缺。本研究循着人类对法治理想求索的脚步,从高中政治课入手,探寻培养高中生法制观念的途径和策略,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契合点,为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一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