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沿海突发电力灾害背景下公众行为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南沿海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脆弱的电力系统时刻暴露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经常发生长时间大面积的停电事件。电力作为国家各项产业的支柱性能源,具有广泛性、不可替代性、即时性的特点[1],是整个社会系统的基底性支撑,突发的电力灾害如果长时间无法修复,将直接导致整个城市系统的崩溃。公众是政府行政的服务对象,灾后公众应急也常是政府忽略的部分,但目前突发电力灾害背景下的公众行为研究几近空白,本文针对突发电力灾害背景下公众应急理论依据不足的现状,进行了相关探索。台风及台风灾害链极易导致突发电力灾害的形成及传导,灾害的扩散效应不但增加了救灾难度,更是影响到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针对恶性电力灾害下的公众行为,本文在理论及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调研数据提取出个体特征、物资供给、信息环境和心理环境四类公众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依据不同停电时间下的公众行为特点把公众行为发展过程划分为初始期、发展期、膨胀期、爆发期四个阶段,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期研究各阶段下各类因素对公民行为的影响强度,最后根据这四类影响因素与公众行为的对应关系和相应权重,得到电力灾害下的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其次,公民个体的承灾能力和生活环境是千差万别的,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方式亦是不同的。根据公众在电力灾害中的个体行为趋势和表现特征,灾害中的公众可划分为领导者、参与者、跟随者和孤立者四种类型,四类公众的形成和发展与所处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关系到制度和社会、灾害公众心态、政府应急工作等不同方面,并在互相的影响下逐渐朝集群行为发展。突发电力灾害下的群体行为可划分为良性(有序)、中性(无序)、恶性(极端)三类,其中带有维权和抗议的极端群体行为是最为频繁且破坏性和影响力最大的,根据调查反映的公众行为趋势,可将群体行为的形成分为独立期、聚集期和爆发期三个时间段。运用具有较强操作性的QSIM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灾后各主体在灾害环境压力、社会环境压力、生活生存压力三类压力之下,其行为由平静到爆发的演变过程。结合环境因素和政府因素,通过群体内部四类公众之间的关系互动,分析了集群行为的发展路径。最后在政府工作层面,从制度体系、应急能力、联动水平三个方面介绍了华南地区目前的政府应急现状,虽然较前期有较大的提高,但依然存在着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电力灾害背景下集群倾向最高的群体具有高学历、高收入、在政府或事业单位工作等特征,这和其他类集群事件有很大的差别,本文结合公众调研中反应的对政府及电力部门的应急工作评价,从救灾渠道、信息沟通、物资供给、心理帮扶、应急公关等六个方面提出对策和意见。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共110例,按照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一提起企业的高管,大家耳熟能详的是CEO(首席执行官)、CFO(首席财务官)、COO(首席运营官),等等,就在目前,一种名叫CCO(首席文化官)的高管职位设置开始在企业里流行起来,而担任首席文化官的
报纸
临床上以总胆固醇水平大致估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简便 ,本文根据我们调查的实际数据对此作简单讨论。从 2 0 0 1年北京某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年度体检资料中选取 4 0~ 5 9
目的观察自制羊膜环植入宫腔治疗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宫腔镜治疗宫腔粘连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2组患者均按常规宫腔镜术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