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渤海国是以靺鞨族为主体民族建立起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在其存在的两百多年里,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以至于建立了完善的教育制度与体系,为“海东盛国”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渤海国统治阶层通过实行“崇儒兴学”的政策,大力发展本国教育。作为唐朝的藩属政权,渤海国教育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建国伊始,渤海的历代诸王都倾心唐化。通过不断地向唐朝学习,渤海国建立起了包括官学、私学以及留学教育等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其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儒学、汉语汉字和诗歌文学等等。渤海国教育的建制和内容和唐朝大同小异,其教育的发展繁荣不仅得益于统治阶层的大力推广,而且和其国内人民的勤奋好学也密不可分。渤海国的教育不仅促进了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为中原地区先进文化的北传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渤海国的教育也对后世辽金的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乃至对当今偏远地区的教育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虽然渤海国的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们仍然要看到渤海国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渤海国教育是由上层根据自身喜好和统治需要为动力发展起来的,这种教育的发展模式并不具备坚实的社会基础,在地域上、教育对象上以及教育内容上都有很大的不平衡性,为以后渤海文化的迅速消失埋下了伏笔。本文主要将史籍记载和出土文献、遗址遗存相结合,对渤海国教育建制和教育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揭示渤海国教育的发展、完善的历程,探究渤海国教育发展的特点,明确渤海国教育的影响和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