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宪派抓住“庶政公诸舆论”的机会,利用自己的合法的身份地位公开进行立宪运动。清末的国会请愿运动就是其所领导的立宪运动的最激烈的一部分。正是在这一大的舆论背景下,作为立宪派的领军人物—梁启超,即便是在自己靠著书养家,生活窘迫的艰难困境下也毅然创办了《国风报》,来响应国内的国会请愿运动。在谈到梁启超创办的《国风报》对立宪运动的作用时,认为梁启超一方面在《国风报》上发表大量有关立宪宣传的文章,特别是关于国会的文章,给予国内的国会请愿运动以思想上的指导;另一方面,他又积极与徐佛苏等国会请愿运动的同志密切来往,从行动上指导国会请愿运动。梁启超在《国风报》上发表的大量的文章,形成了自己比较成熟的国会思想、外债思想和外交思想,这些思想由于其所处的环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思想都呈现一定的理想化,并且都将这些思想实现的目标寄托在清政府的宪政改革上,不过这也正是一个思想家其思想走向成熟所不可避免的阶段。这些思想还是晚清宪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梁启超的这些思想的宣传对晚清社会的宪政思潮的形成更是起了一个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谈到梁启超创办《国风报》的特色时,文章认为《国风报》出现了中心的中心,就《国风报》整个报刊来讲,其立宪宣传是其中心思想,而在立宪宣传中梁启超又抓住了国会这一核心进行宣传。他还将舆论与立宪政治联系在一起,没有健全的舆论就不会有立宪政治的存在。为了加大国会宣传的影响和请愿队伍的壮大,梁启超都将以前很少注意的农民也纳入其宣传的内容。文章还探讨了梁启超创办《国风报》对晚清政局的影响。文章认为梁启超发表在《国风报》上的文章揭露了晚清政府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特别是对政府阻挠国会的理由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这让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清政府的伪立宪的真面目。特别是随着清政府皇族内阁和铁路国有政策的出台,也终于让这位极有政治素养的文人喊出了要推翻此“恶政府”的最强音。立宪派人士也觉得立宪无望,要么退隐政坛,要么暗思革命。以至于辛亥革命一声炮响,清政府就土崩瓦解了,终于不得不落下自己专制统治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