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名感与参与PrEP的MSM服药依从性和无套性行为关联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chwoods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参与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 EP)的男男性行为(Men who Sex with Men,MSM)中存在污名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污名感对Pr EP服药依从性和无套性行为(Condomless anal intercourse,CAI)的影响。研究方法:在沈阳、北京、深圳及重庆建立1023名基线HIV阴性高危MSM人群暴露性预防用药队列。对调查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前瞻性随访,平均每间隔3个月进行一次门诊随访。每次随访填写在线自填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行为学特征等,采用自我污名量表(Self-Stigma Scale-Short,SSS-S)测量调查对象的污名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参与Pr EP的MSM基线时的污名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纵向分析污名感与参与Pr EP的MSM的服药依从性和CAI的关联性。结果:从2018年10月到2019年11月,共筛选了1222名MSM,其中1023名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入组,共完成了797.25人年的随访。基线调查中,84.9%(869/1023)的调查对象的年龄大于24岁;各约有50%的调查对象分别选择了每日服药方式(510/1023)和事件驱动的服药方式(513/1023);研究对象主要来自北京和沈阳现场,两个现场的调查对象分别占总纳入人数的44.1%(452/1023)和34.5%(353/1023);大部分的调查对象为汉族90%(991/1023);自我报告拥有大学学位或更高学位的调查对象为81.23%(831/1023);月收入大于6000元及以上的调查对象为67.2%(687/1023),心理认同的性别为男性的调查对象为97.6%(998/1023),性取向是同性恋的调查对象为78.5%(803/1023),93.0%(951/1023)的调查对象存在污名感。卡方分析结果显示:性角色(P=0.01);过去3个月存在肛门出血(P=0.03);既往在幼年或青少年时期遭受过他人虐待或欺负(P=0.05);既往与男伴交往时,存在限制对方与他人的经历(P=0.03)与不同污名感状况存在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性角色为“0”(vs.性角色为“1”)(a OR=0.42,95%CI:0.19-0.94,P=0.034)和性角色为“0.5”(vs.性角色为“1”)均与存在污名感存在负相关(a OR=0.30,95%CI:0.14-0.63,P=0.01);既往曾与男性伴侣发生过冷战与污名感呈正相关(a OR=2.48,95%CI:1.25-3.34,P=0.04)。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显示:调查对象存在污名感(vs.无污名感)与Pr EP服药依从性无统计学显著关联(a OR=0.98,95%CI:0.82-1.19,P=0.867)。在校正年龄、收入、文化程度、服药方式和不同现场,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污名感组(vs.无污名感组)仍与服药依从性无统计学关联(a OR=0.96,95%CI:0.79-1.16,P=0.645);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显示,调查对象的污名感(vs.无污名感)与CAI存在统计学关联(OR=1.30,95%CI:1.13-1.50,P<0.001),另外在校正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和性伴数量,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污名感(vs.无污名感)与CAI存在独立的统计学关联(a OR=1.19,95%CI:1.03-1.38,P=0.017)。结论:参与Pr EP的MSM的污名感严重,与性伴侣发生冷战是独立的影响因素。污名感不会降低参与Pr EP的MSM的服药依从性,污名感增加了参与Pr EP的MSM的CAI行为,需要对服药Pr EP的MSM的污名情况进行干预,降低高危性行为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在流行和传播过程中为适应新宿主发生变异并逐步进化出新的亚型,不同亚型感染同一人群后发生重组产生重组亚型。目前,在中国最普遍的重组亚型是CRF01AE(39.71%),单一亚型是B亚型(17.52%)。研究发现,不同的HIV亚型感染后疾病进展速度不一样,其中CRF01AE亚型感染者疾病进展速度较快,明确不同亚型
目的: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指与同性发生性行为的男性,《国家中长期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将MSM人群确定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MSM也是HIV传播到普通人群的潜在桥梁人群。近年来,MSM人群中HIV感染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此外,MSM人群中的梅毒、淋病、衣原体感染等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s)
目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早期感染是从HIV病毒入侵宿主到感染后6个月内,在此阶段,血浆中病毒载量迅速升高,先天免疫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同时适应性免疫反应逐渐增强,随后病毒载量下降至一个稳定水平。HIV感染早期宿主与病毒的相互作用影响HIV病毒传播率、疾病进展以及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早期HIV感染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目的:分析了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长链非编码RNA SOX2OT(lncRNA SOX2OT)、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rostagelandin F2α,8-iso-PGF2α)、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lutathione Peroxidase 1,GPX1)的水平及其相关关系。旨在为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痰湿作用下CIA小鼠的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踝关节局部组织中leptin、NLRP3、cleaved-caspase-1、IL-1β、IL-18蛋白表达及踝关节病理组织学的差异变化,探究痰湿因素对CIA小鼠踝关节炎病情程度的影响,检测踝关节局部组织leptin水平及NLRP3炎性体水平,探讨leptin是否通过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
目的:目前研究已表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密切相关,但身体质量指数(BMI)联合血清尿酸(UA)对评估Mets及其组分的意义尚不明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BMI、UA单因素及两者的联合对评估代谢综合征(Mets)的作用。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诊疗的≥35岁的608名(男275人,女333人)超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4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价值,同时开发一种结合生物标志物和其他临床参数的RA诊断模型。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316名研究对象,包括RA患者158例,非RA的其他风湿病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共158例。收集研究对象的
目的:利用问卷调查了解糖尿病患者对医疗微信公众号的使用动机和使用需求,分析关注“糖尿病同伴”微信公众号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情况、影响因素和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储备现状。探讨关注医疗微信公众号的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结合目前我国基层医院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模式,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提升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的建议。方法:利用“糖尿病同伴”微信公众号发布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一般基础信息调查表、
目的: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中国糖尿病患病位居世界第一。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死亡是糖尿病血糖升高的直接原因。了解胰岛β细胞衰竭的分子机制对提出胰岛β细胞保护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出现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其中内质网应激可
目的:CD4+T细胞作为T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因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而被分为多个亚群,各个Th细胞亚群在自身免疫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在近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及肯定。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一种多能间充质细胞,它具有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的能力。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体或同种异体来源ADSCs具有对适应性和先天性免疫发挥调节作用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