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合理进行亲本选配进行品种遗传改良是当前育种工作的重点。不同种属间亲缘关系的评价和遗传图谱的构建研究对提高萝卜育种效率和推动萝卜育种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次利用RAMP标记对萝卜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和探讨萝卜及芸薹属材料间亲缘关系。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萝卜亲本、F1及其F2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并以萝卜亚种间的F2代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RAPD、ISSR、RAMP标记初步构建出国内第一张萝卜遗传图谱。为萝卜的分子育种和QTL定位奠定了基础。采用RAMP标记分析了十字花科17个萝卜品种及与11个芸薹属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35组引物组合共产生626条RAMP条带,多态性高达98.7%,平均每组引物可产生17.7条多态性条带。利用NTSYS-pc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两者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还表明,萝卜属与芸薹属可独立聚类,但它们之间的遗传相似水平较高;萝卜种内的RAMP多态性较丰富,有5个引物组合可以单独将17份萝卜材料各自分开,可以根据地理起源与根皮色基本划分萝卜品种;芸薹属内,聚类分析中,B染色体组与A、C染色体组物种相互分开,说明不同种之间的遗传关系与它们的染色体组有很大的相关性,B染色体组与A、C染色体组物种的遗传关系较远:此外,萝卜变种“蓝花子”、“美泰黑森”与芸薹属的亲缘关系相对于普通栽培种要近。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萝卜来源于rapa/oleracea进化途径和nigra进化途径的杂种的假说。研究表明RAMP分子标记是评价十字花科种属间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从463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5条引物用于亲本及F1的RAPD标记的遗传动态分析,多态性条带的变化范围为26.1%~31%,平均每个引物可产生1.95~2.37条,多态性水平较低。正反交F1的扩增位点也有差异,其中大部分都呈现出母性扩增的规律,有31.1%差异位点表现出父性扩增的规律,可能是该位点在偏向于在表达障碍较小的杂交中表达。用24条随机引物对28株F2单株进行分析,获得34个RAPD标记,其中有4个在F2代未发生分离。卡方测验表明,25个标记正常分离,占总数的73.5%,表明RAPD标记在萝卜F2分离群体主要是呈正常孟德尔遗传。说明RAPD标记能用于本群体的遗传作图。以Nau-WH-04(Raphanus sativus L.)×蓝花子(R..sativus L.var raphanistroid)得到的180株F2代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形态学标记和RAPD、ISSR、RAMP分子标记构建萝卜亚种间的遗传图谱。172个标记用于连锁分析,得到一张包含78个标记,13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框架,包括55个RAPD标记、6个ISSR标记、14个RAMP标记和3个形态标记,其中来自父本“蓝花子”的标记46个,31个标记来自母本“Nau-WH-04"。用于连锁分析的172个标记中除6个未发生分离外,还有94个标记保持独立而未能连锁,占54.2%。图谱覆盖基因组总长度1433.7cM,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18.4cM。由于本研究主要使用的是RAPD标记,而RAPD标记是显性标记并在染色体上随机分布,以及染色体不同区段交换值的异质性的存在,从而造成标记位点间的距离及图谱覆盖的基因组范围较大,并且使得连锁群上产生了多个较大的间隙和小片段连锁群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