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旋气吹弧式SF6断路器喷口及开断能力研究

来源 :沈阳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ui0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压SF6断路器的现代设计研究中,合理控制吹弧气流的运动,形成动静触头区域有利于电弧熄灭的‘环境’成为重点研究问题之一。喷口是实现吹弧气体由亚音速到超音速的转变关键部件。目前,关于喷口结构的各类研究,主要着眼于改变喷口喉部及下游的型面结构和尺寸,达到对气流的控制目的。本论文从改变喷口喉部上游结构出发,提出旋气吹弧新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改变喷口上游的结构,使吹弧气流从压气缸到动静触头区域的运动过程中,气流运动方式得到改变。到达电弧区域时,形成轴向吹弧+旋转吹弧运动方式。旋转分量通过‘缠绕’运动,增加了冷气流与电弧的作用;轴向分量保证吹弧气体将电弧能量向下游的逸散,从而实现断路器开断能力的提升。本论文针对旋气吹弧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为:1.研究改变喷口上游结构,实现主动式控制气流吹弧的设计理念。开发了两种类型的旋气式喷口上游结构:叶片式旋气结构和槽式旋气结构;2.建立了描述灭弧室内旋转气流运动的三维气流场数学模型。在三维气流场的数学模型研究中,为了更准确地反映电弧运动,提出了三维能量源电弧动态数学模型;为了提高激波扑捉和离散控制方程的守恒性,采用了有限体积法+TVD格式进行方程的离散求解;3.完成了叶片式旋气喷口的设计和研究。进行了不同叶片结构下在断路器的开断过程中气流运动、灭弧室内各物理参数变化规律的研究;在综合灭弧室内速度、气体密度、压力分布等规律的基础上,证明该喷口结构具有最佳叶片数量和角度匹配。4.完成了槽式喷口结构的设计和研究。研究了具有不同槽型、槽数及旋气槽倾角对旋气吹弧气体密度、流速的影响。完成了上述情况下各物理参数随开断行程改变中的变化规律研究;通过空载和短路开断下数值仿真实验的研究,证明该结构喷口存在最佳槽型、槽数和最佳槽倾角的匹配关系;5.针对252 kV高压SF6断路器具体结构,完成了槽式喷口结构的优化设计,实现了样机的试制和开断性能的试验验证,通过了T100S(b)短路开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旋气式SF6断路器设计原理正确、可行。本文研究为新型旋气喷口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Cabrol手术由CabrolC教授于1981年首创,但至今关于该术式用于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报道并不多。本研究对我中心近7年来应用Cabrol术式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根部病变的病例进行
目的:观察部分活髓切断术治疗年轻恒牙冠折露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儿童口腔科就诊的33颗冠折露髓的年轻恒牙行部分活髓切断术,采用必兰麻局部浸润麻醉,用灭菌的高速涡轮机切除
目的 比较分析间歇性与持续性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98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
电场是研究空间天气学和空间环境一个很重要的参量,它的数值大小及其变化涉及到太阳活动、雷暴活动、地震活动及大气环境污染等。星载电场仪探测系统的建立将极大地完善我国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PET/CT在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BMUP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BMUPT患者PET/CT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PET/CT中心检查的49例原发灶不明的骨转
跨区间无缝线路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钢轨接头,在线路全长范围内提高了线路的平顺性和整体刚度。文章结合我国高速铁路跨区间无缝线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运用,介绍了目前高速铁路广
<正>狂犬病病毒能引起人和各种温血动物的狂犬病,主要症状为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而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对人类和动物危害极大,一旦感染,死亡率100%,因此对该病毒的防控
心搏骤停是各级医院急诊抢救的重点之一,成功与否直接反映医院的业务素质和抢救水平.笔者2000年2月-2003年12月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抢救心搏骤停患者26例,成功率达77%,笔者以
波导缝隙阵列天线由于其结构紧凑、机械强度高、口径分布容易控制等优越条件而得到广泛应用。驻波阵波导缝隙阵列天线常称为平板裂缝阵列天线,它可以实现单脉冲功能,获得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