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鉴图像真伪识别技术的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1983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伪造印章印鉴的难度大大下降,从而导致伪造印鉴引起的犯罪活动屡禁不止。印鉴真伪自动鉴别技术的研究,其目标是以高技术水平进行科学的,准确的文件鉴定,向社会提供一个具有自动化的高技术保障,能够有效的拦截伪造票据犯罪的性能良好的系统。 本论文主要针对印鉴图像的真伪自动鉴别技术进行了研究。论文中首先分析了印鉴图像由于盖印条件造成的图像本身的一些复杂特点,提出了运用圆形度聚类和最大方差比算法对图像进行形状分类和阈值处理,随后利用扫描线种子填充算法和贴删标签算法进行噪声的去除等预处理。经过这些处理之后,可获得效果理想的二值印鉴图像。 在所获得的二值印鉴图像的基础上,采用两种不同的思路提取印鉴的特征。一类是先对待测印鉴进行配准,之后对配准印鉴进行特征提取。这种设计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描述印鉴的细节特征。为了避免图像配准时引入的偏差,本文采用的另一类特征提取思路是不进行图像配准,直接提取对旋转和平移都保持恒值的不变特征。 对第一类特征,本文针对经典算法的缺陷,提出利用极坐标投影卷积和启发式搜索相结合的双层配准策略进行印鉴图像的配准。在经过图像配准后,提出了两种可描述印鉴信息的特征。第一种是,从结构分析角度出发,分析“差图像”的特点,提取能够反映真差和假差区别的结构特征。第二种是,从频域差异角度出发,对印鉴图像进行多通道加博滤波,提取图像的频域特征。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第二类特征,论文首先分析了各种不变特征的可用性,对代数特征的不变性进行讨论。提出了利用极坐标图像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的方法以提取不变奇异值特征。这样从结构特性,频域特性和矩阵代数特性三方面出发提取了多特征,能够很好并全面的反映印鉴图像的特性。对于这三种特征,论文利用FISher线性分类器和支持向量机进行多分类器的组合和选择,并对来自不同分类器的判别结果利用投票准则进行决策融合。 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利用了图像处理方法和模式识别知识对印鉴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图像多特征提取和多分类器决策融合进行真伪分类鉴别。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对同类印鉴的鲁棒性和对异类印鉴的敏感性方面都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在不久的将来,移动计算机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接入各类网络,以获取所需的数据信息,这种特殊的分布式计算环境被称为移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软件与硬件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系统集成变得越来越复杂与困难。所以,无论是对于客户还是开发者而言,一套统一、通用的标
本文的主要内容为带有传输延时的网络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网络控制系统(Net、Vorked Connrol Systems)是通过实时的网络构成闭环的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完全分布式、网络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电液伺服加载控制系统。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的特点是既要保证系统的控制精度和速度,又要有效克服多余力的影响,为此,本文以前起落架伺服加载系统为例,主要从控制算法和控制平台两方面着手进行了研究。 控制算法方面,对常规PI、变结构PI和积分分离PI控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变结构PI和积分分离PI控制对系统动静态性能和多余力的抑制优于常规PI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变结构和积分分离的VS
日益发展的仿真技术和不断增强的计算机性能使过程仿真软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过程仿真软件现在被广泛应用到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员工培训等很多领域.仿真对象日益复杂,对过程
电力系统稳定是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一旦遭到破坏,必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灾难性的后果,世界各国不乏惨痛教训之例。在诸多改善发电机稳定性的措施中,提高励磁系统的控制性能,被公认为最有效和经济的措施之一。然而励磁系统控制中的鲁棒性、快速性和有效性问题却一直未曾得到很好的解决。 本论文是基于“三峡机电设备”课题的子课题“励磁系统控制方式的研究”。文中介绍了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的由来及其基本数学分析方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有关虚拟样机技术的基本概念、协同虚拟样机仿真支撑平台的体系结构和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着重研究了协同虚拟样机仿真支撑平台项目管理器的总体结构;然后深入
21世纪是个信息社会,用户和网络经营者都希望建立一个既能传送低速信号,也能传送高速信号,既能适应语音信号的误码特性,也能适应图像信号的时延特性的单一的网络。以ATM技术
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技术是解决非线性系统辨识和控制的有力方法。本文以某特定飞行器纵向运动非线性系统为被控对象,主要是针对系统中的非线性和未知因素,研究了前向神经网
作为智能控制的一种新技术,模糊控制以其实现简单、鲁棒性强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常规的模糊控制器设计是由设计者通过总结专家的经验成为模糊控制规则,同时设计出相应的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