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儿童肥胖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部分城市的儿童肥胖率增涨迅猛,与发达国家的儿童肥胖率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肥胖不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可发展为成人肥胖,并成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超重肥胖也增加学龄儿童的各种心理问题,降低学龄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严重影响学龄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研究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的病因及其影响因素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深圳、上海、石家庄、兰州五个城市的8所小学作为目标学校,通过问卷调查与体质测试,了解学龄儿童饮食习惯、膳食结构、父母职业与文化程度、父母行为习惯、老师的行为态度情况、闲暇时间久坐行为、体力活动等情况。采用Epidata3.1创建数据库录入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基本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运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我国东西南北中部的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现状,探讨影响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与控制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干预措施。本文研究结论:一、学龄儿童总体超重率是10.7%,肥胖率是9.2%。男学龄儿童的超重率是11.9%,肥胖率是10.9%;女学龄儿童的超重率是9.2%,肥胖率是7.3%。男学龄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均超过女学龄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9-11岁时期是预防与控制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的重点阶段。二、我国东西南北中部不同地域的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有显著性差异,五个城市中武汉地区超重肥胖率(24.8%)最高,上海地区超重肥胖率(15.2%)最低。三、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喜欢蔬菜水果类、母亲鼓励健康食物、母亲鼓励参加体育活动、父亲鼓励参加体育活动、体力活动活跃。四、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午餐吃的最好、早餐偶尔吃、喜欢油条煎饼等油炸类、进食速度快。预防与控制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的建议措施:一、培养儿童健康饮食习惯与体育锻炼意识。二、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三、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总的来说,提高儿童自身、家长及社会对超重肥胖的认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学龄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以及体育运动锻炼的生活习惯,促进学龄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降低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