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对心室重构的诊断价值及其对心肌梗死后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1)2003年11月~2006年3月入住本院的,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1例。所有患者在发病入院后24-72小时内抽血用酶联免疫法测血浆BNP,ANP水平;在住院期间行心脏超声检查,采用Simpson法测定和计算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个患者发病后满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共进行两次随访,第一次随访时在发病3个月时抽取血液标本保存待查;第二次随访时在发病6个月时进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评测心室重构指标。线性相关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独立的影响因素。用ROC曲线探讨血浆BNP水平的判断心梗心室重构的最佳诊断切点。(2)2003年11月~2006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入选患者在心梗发病入院后24-72小时抽血用酶联免疫法测BNP,ANP水平;在住院期间行心脏超声检查,采用Simpson法测定和计算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所有患者发病后满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电话询问或查阅门诊病历,死亡患者记录死亡时间及死亡原因。随访终点以心源性死亡为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生存分析检验曲线间差别采用logrank检验。先用单变量的COX回归方法筛选对死亡率有影响的各个因素,在此基础上用多变量COX回归方法分析心梗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用ROC曲线评价了血浆BNP,ANP水平判断心梗心源性死亡的价值,探讨血浆BNP水平判断心梗心源性死亡的最佳诊断切点。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组的血浆BNP1(发病入院后24-72小时内)BNP2(发病后3个月时)水平分别为1928±1680pg/ml和1268±968pg/ml显著高于非重构组809±599pg/ml和387±337pg/ml。急性心梗心室重构组的血浆ANP1(发病入院后24-72小时内)ANP2(发病后3个月时)水平分别为1226±682pg/ml和638±226pg/ml显著高于非重构组769±784 pg/ml和458±230pg/ml。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仅血浆BNP2水平是δLVEDVI的独立相关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浆BNP1和BNP2水平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6和0.86;血浆ANP1及ANP2水平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69和0.74;都有判断意义。不同时期的BNP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