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宁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文学家,他出生于没落的贵族世家,虽然经历早年辍学,却在受过良好教育且热爱文学的哥哥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初登文坛即凭借《落叶》等作品崭露头角,此后又创作了《安东诺夫卡的苹果》、《乡村》等具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后由于不能接受十月革命,布宁毅然离开祖国,于1920年侨居法国。在此时的抒情作品中他依然遵循俄罗斯古典文学的传统,在其中短篇小说中揭示了俄国贵族庄园的衰落、农村地主愚昧残酷的嘴脸及其人性的堕落和道德的沦丧等种种消极现象。1933年,布宁凭借其在《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等众多作品中所展现出的杰出创作才能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俄罗斯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值得一提的是,布宁在侨居法国期间先后完成了《米佳的爱情》《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和《幽暗的林荫道》等经典之作。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三个章节。引言部分确定了论文的主题、客体、研究目的和任务,奠定了本文的现实科学依据。第一章分别从侨居国外前后两个时期介绍了布宁的生平和作品;第二章概述了布宁的创作主题;第三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该部分结合文本例句分析了布宁作品语言的音乐性,从中我们可以管窥布宁艺术创作世界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在其作品结构的韵律性、结构主题的构建以及语音语义、形象表达等层面有所体现。详细分析了布宁创作的时间空间组织结构特点。本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科研实践价值,为布宁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对于学界进一步研究布宁的创作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