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宁侨居时期作品的艺术特点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aiy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宁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文学家,他出生于没落的贵族世家,虽然经历早年辍学,却在受过良好教育且热爱文学的哥哥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初登文坛即凭借《落叶》等作品崭露头角,此后又创作了《安东诺夫卡的苹果》、《乡村》等具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后由于不能接受十月革命,布宁毅然离开祖国,于1920年侨居法国。在此时的抒情作品中他依然遵循俄罗斯古典文学的传统,在其中短篇小说中揭示了俄国贵族庄园的衰落、农村地主愚昧残酷的嘴脸及其人性的堕落和道德的沦丧等种种消极现象。1933年,布宁凭借其在《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等众多作品中所展现出的杰出创作才能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俄罗斯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值得一提的是,布宁在侨居法国期间先后完成了《米佳的爱情》《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和《幽暗的林荫道》等经典之作。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三个章节。引言部分确定了论文的主题、客体、研究目的和任务,奠定了本文的现实科学依据。第一章分别从侨居国外前后两个时期介绍了布宁的生平和作品;第二章概述了布宁的创作主题;第三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该部分结合文本例句分析了布宁作品语言的音乐性,从中我们可以管窥布宁艺术创作世界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在其作品结构的韵律性、结构主题的构建以及语音语义、形象表达等层面有所体现。详细分析了布宁创作的时间空间组织结构特点。本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科研实践价值,为布宁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对于学界进一步研究布宁的创作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正>教师跨学科、跨年级代课是在现今小学教育阶段较为普遍的现象。然而,教师代课这一"权宜之计"使用不妥当就会导致较为严重的消极后果,如代课教师由于学科专业知识不足,在
<正>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原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是成都地区唯一一家专门收治国家法定传染病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创建于1940年,是一所以传染病防治及肝病、结核、艾滋病
近年来,随着雷达技术与数据技术迅猛发展以及雷达设备的使用日益频繁,由此产生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正是由于雷达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对雷达的工作性能进行准确的评估
<正>从华尔街到伦敦金融城,从法兰克福到瑞士苏黎世,摩根士丹利在全球金融界所具有的震撼力地位似乎从来没有被动摇过。这个被称为“血缘、智能和金钱”的公司,不仅仅是美国
<正>作业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备作业应成为教师的一种教学习惯。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面对种类繁多的教辅资料和现成的教学设计,不少教师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
<正>在美国,个人的持枪权利涉及自由价值观,受到宪法的严格保护。尽管枪击案屡屡爆发,但许多人仍然认为,全面禁枪不是美国的选项弗吉尼亚校园枪击案的发生,再次引起人们对美
<正> (一) 胡适与齐如山一生是朋友,他们的相识缘于一个"戏"字。胡适生于1891年,齐如山生于1875年。胡适虽然小齐如山16岁,但在未认识齐如山之前,就已经是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