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三大产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家的稳定发展有很大的关联,发达的农业能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社会的稳定。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只有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国家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河北省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近五年来均处于第5名左右,粮食总产量在全国排名前10位,所以说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之一,其农业发展水平以及发达程度对整个河北省经济发展甚至我们国家农业经济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我国一直以来很重视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河北省应抓住有利的政策形势带来的大好发展机遇,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下,不断提升农业竞争力,加快推进全省乡村振兴步伐。所以探究对农业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的方法以及内在的影响机制,并对河北省各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定量的分析论证,对河北省各地市和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文献基础上,根据农业竞争力决定理论,结合河北省农业大省具体情况,建立了以现代化程度、经济效益、基础条件三个要素和12个观测指标组成的河北省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7年-2016年河北省11个市的相关数据,通过一阶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三个评价要素进行了效度和信度分析,并估计三个评价要素与其观测指标之间的载荷系数。通过载荷系数与要素重要性相结合,确定信息合成权数,然后对2016年河北省11个市农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在影响竞争力的各要素上发展不均衡的是:秦皇岛市、保定市、廊坊市、邢台市、承德市和张家口市;(2)在现代化程度要素上具有竞争优势的是:秦皇岛市、衡水市和廊坊市;(3)在经济效益要素上具有竞争优势的是:秦皇岛市、唐山市、张家口市;(4)在基础条件要素上具有竞争优势的是:保定市、邯郸市和石家庄市。最后基于各市竞争力水平和结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河北省农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