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味气体原位生物净化新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me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恶臭气体的处理中。典型的废气生物处理系统通常包括废气收集系统和生物反应器两部分。然而,对于开放式臭味源,采用管道收集比较困难,而且经济上不合理。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用可透气的生物载体将臭味气源隔离、利用气体中分子扩散原理处理臭味气体的臭味气体原位生物净化新技术。该技术不需要气体收集系统,可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分别以含硫化氢、氨和甲苯等臭味物质的废气为对象,进行了实验室规模的臭味气体原位生物净化技术试验研究,以确定其对臭味气体原位生物净化的技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对废气中的污染物均能够稳定去除。当废气中含有单一物质时,硫化氢、氨、甲苯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1.6%、92.5%、87.9%;当废气中同时存在氨和硫化氢时,生物降解作用和化学中和作用使得两者都有较高的去除率;当含甲苯的废气中加入硫化氢或氨,甲苯的去除效率有所增加。   运用PCR-DGGE对生物载体上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演替规律分析表明,生物群落随着运行条件改变而发生动态变化,以维持系统去除效果的稳定。氨气和甲苯混合气体处理过程中,群落结构的相似性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生物多样性随着两种气体进气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甲苯处理体系中添加硫化氢气体后,原有甲苯降解菌群群落结构通过动态变化适应了由于硫化氢的存在而导致环境条件的变化,形成新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维持系统的稳定。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味气体不仅含有硫化氢和氨等化学物质,还含有微生物气溶胶。对污水处理厂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封闭空间,空气中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较高。为此,本研究考察原位生物净化技术对微生物气溶胶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微生物气溶胶在经过原位生物净化技术的微生物载体后,其粒径分布特征发生改变。   以甲苯为目标污染物对原位生物净化技术处理废气的原理和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原位生物净化技术对污染物去除机理是生物载体的吸附与微生物降解协同效应,载体的吸附作用能够延长甲苯气体在载体上的停留时间,从而促进甲苯的生物降解作用;而甲苯的生物降解能够增加载体两端浓度差,加速甲苯通过生物载体,从而促进甲苯的吸附作用。   上述研究表明,在臭味污染物质扩散过程中利用微生物降解可以实现臭味气体的原位净化。本研究成果为开放式臭味源的臭味气体处理探索了一种经济、简便和有效的新技术途径。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国内外各行业开始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实施节能减排,将清洁生产摆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随着清洁生产工作的逐步深入,对清洁生产实施效果进行规
溶解氧浓度(dissolved oxygen,DO)是影响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效果(除碳、脱氮除磷)和污泥性能(沉降性能、絮凝性能、吸附性能等)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对污水处理微
原位聚合法是制备聚合物/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一种新方法,它可使刚性链高分子与基体同时在原位生成,使初生态的两种聚合物均匀混合在一起,尽量消除刚性链高分子和挠曲性高分子相分离倾向,达到较高的分散水平,且工艺较为简单,克服了一般熔融共混法、溶液共混共沉淀法本身存在的缺陷。目前采用阴离子原位聚合法制备聚醚砜/MC尼龙6复合材料还鲜见报道。本文在PES能完全溶解于己内酰胺熔体的特点上,采用催化剂(NaOH)、
为适应国内造船业发展的需要,生产市场所需的高强度、具有良好低温冲击韧性、焊接性能的船板钢。本课题以EH36船板钢为研究对象,以应用TMCP工艺技术提高船板钢的强韧性为目的,通
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投入力度的加大,各大湖流域的水体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太湖流域和滇池流域的面源污染现状仍然十分严峻,而环湖农村地区的污染已经成为流域重要的污染源。详细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交通土建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咽喉,经常达不到使用年限,需投入大额的维修费用,尤其桥梁的耐久性备受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目前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是最近十年引起关注的新型有机微量污染物,由于其广泛使用,对表面水、土壤、沉积物以及地下水等环境介质造成了严重污染,其中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
地下水三氯乙烯(TCE)污染问题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若不能及时地有效控制TCE的扩散并降解TCE,那么地下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探索将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