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质农用地资源稀缺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农用地保护在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中处于关键地位。合理规划农用地空间布局,解决土地资源稀缺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农用地空间规划研究中,只是片面追求农用地质量,却忽略了农用地地块之间的空间连片程度。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农用地保护空间规划提出了“优质高效、集中连片”的规划方针。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基于连片性评价的农用地空间布局研究。本研究以广东省罗定市为研究区域,在学习国内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研究的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分析罗定市地形地貌,对罗定市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定级,筛选出自然质量水平较高的优质农用地;引入能够较好反映农用地空间位置关系的景观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基于GIS数据处理平台的定量化连片性评价体系;基于GIS数据处理平台模拟调整阈值d的变化,观察连片性评价值的变化曲线,提出基于最优阈值d0的农用地空间布局优化方案。本研究主要成果有:(1)本研究选取能较好描述农用地地块之间空间位置关系的五个景观指标:斑块平均面积、斑块边界密度、最大斑块指数、任意两点间最短距离平均值和斑块面积标准差,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权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农用地空间连片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数据处理平台,分析并读取五个评价指标值,筛选优质农用地数据作为评价对象,实现优质农用地空间连片性的定量化评价;引入连片阈值d的概念,通过在GIS上设置不同缓冲距离,模拟实验设置不同阈值d时全区连片性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阈值-连片性评价变化曲线图”找到最优阈值点d0,即以最优阈值d0作为连片距离,实现在最小连接成本下的最优连片程度,即基于最优阈值d0的农用地空间布局优化方案。(2)本研究选取广东省罗定市农用地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研究区的地形地貌进行分析,参照统一规定的参数和流程对罗定市农用地进行自然质量分等定级,筛选出罗定市优质农用地;基于GIS的数据处理功能,在GIS上读取五个指标的评价值,获取罗定市优质农用地的连片性评价值,实现了农用地连片性的定量化评价。(3)基于罗定市农用地空间连片性的定量化评价,引入连片阈值d,通过在GIS上设置不同缓冲距离,模拟实验设置不同阈值d时全区连片性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阈值-连片性评价变化曲线图”找到最优阈值点d0,即以最优阈值d0=12m作为连片距离,实现在最小连接成本下的最优连片程度;(4)将罗定市农用地空间布局优化方案与上一轮土地规划和新一轮土地规划相比较,优化后的农用地不仅在质量上优于上一轮和新一轮土地规划结果,在空间连片性指标方面也明显更优,实现了区域土地“优质集中”管理目标,即优化后农用地布局方案更加科学,可以为相关管理部门在实施农用地空间布局的决策时提供借鉴。(5)基于最优阈值d0提出农用地空间布局优化方案,参照优化方案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罗定市农用地的整治管理提出了管理意见,供相关管理部门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