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花诗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咏物题材,指以“落花”为题或主要内容的诗歌。落花之咏,昉始于六朝,体成于二宋,名章佳句历来不乏。从六朝至明清时期,落花诗不仅在历代文人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包含伤春、悼亡、自感身世及易代之悲在内的丰富的主题,在创作与酬唱的规模上也不断扩大。明时兴起的大型酬唱中如沈周、唐寅、文徵明等人的落花诗创作,前后和作往往达上百篇。晚清民国时期,落花诗创作再次大量兴起。处在“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的晚清民国文人们多借落花诗词的唱和来含蓄蕴藉地表达自己在动荡与变革中曲折的“落花心事”。而随着近代报刊的出现,部分晚清民国时期的落花唱和在规模和影响上较前代也有了进一步的扩大。笔者希望借助这一时期几次影响较大的落花酬唱,在梳理唱和起因及酬唱经过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文本,探讨文人们在落花诗中所寄托的隐微之意。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个案进行分析和论述。一、1895年至1898年间沈宗畸与同人的落花酬唱活动。此次落花酬唱因登载《申报》索和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作者们在诗中的寄托之情也因个人的身世遭际产生了变迁。由此组落花诗的创作和唱和不仅可以窥探当时作者对时局的看法,亦可感受到沈宗畸在其中所寄托的旧京追忆。二、1928年吴宓与友人所作的《落花诗》。借这组王国维逝世周年所作的落花之咏,通过梳理吴宓对这组诗歌所作出的阐释,探讨吴宓当时可能面临的现实困境及诗中的隐微修辞。三、1939年流寓上海租界的遗民词人袁思亮、林葆恒等人进行的落花诗词唱和活动,以此次唱和为线索勾勒这一时期同人作者们其他的咏花活动,从而进一步讨论当时作者在抗战背景下的心绪。但对于晚清民国时期的落花诗创作及唱和,个案研究难以窥其全貌,这也给这一选题留下了进一步发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