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在中国经济明显下滑的背景下,提出“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优化经济结构,解决由供需不匹配导致服务业发展受限的问题。本文以供给侧的视角审视体育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政策制定不合理限制体育产业发展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体育产业既包括体育服装、体育场馆、体育器械、体育宣传物等各类物质载体;还包括体现精神文化的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及销售,例如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媒介传播、体育设施经营、体育博彩业、体育旅游、体育保险等。从供给侧的角度分析我国已有的体育文化产业政策表明,我国的体育产业政策还不够完善,需要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有效供给,推动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我国现有体育文化产业政策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梳理以往有关体育产业政策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主要介于我国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和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在我国体育产业政策中,供给侧视角下的体育人才培养政策制定在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培训方面与现实发展状况存在冲突;但加强创业孵化,对创新创业人才扶持政策的实施,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在我国体育产业政策中,供给侧视角下的体育场地场馆建设政策的制定仍存在一些缺陷,因此限制了体育场地这一重要资源在公共服务供给和体育产业发展方面的发挥;但从供给侧角度分析典型大型场馆的运营管理现状发现,体育场馆的合理利用,对体育产业发展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3)通过对比分析发达国家人均体育消费情况发现,我国体育消费潜力大,民间资本规模大,调动我国规模巨大的民间资本,对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通过参考发达国家体育产业与其他行业融合的情况发现,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强。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外部效应虽有一定显现,但总体带动力不强,产业延伸度不够,与相关产业的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巨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