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季铵盐的合成及其对聚酰胺6纤维的抗菌改性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hao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酰胺6(PA6)纤维是合成纤维中用途广泛、性能优异的品种之一,因其具有高强,耐磨等优点而广泛用于服装、地毯装饰及医用面料等领域,尤其是在内衣袜类、汽车内饰及帘子布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随着人们对环境健康卫生要求的提高,对PA6的抗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机抗菌剂因其抗菌效果优异、杀菌速度快、价格低廉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目前常用的小分子有机抗菌剂存在易迁移、易溶于水以及热稳定性差等缺点,因此,长链有机抗菌剂的合成及使用越来越被重视。本论文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制备了长链季铵盐抗菌剂(NP),并从分子组成、分子结构、热稳定性、抗菌性能等方面,对制得的NP进行了系统分析;进一步利用上述合成的NP配制了不同浓度的抗菌整理液,对PA6织物进行了表面抗菌整理,并对其抗菌性能、力学性能等进行了评价;最后,为解决上述表面整理法抗菌性能持久性差的问题,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PA6/NP复合纤维,并对纤维的形貌、热性能、力学性能及抗菌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后续持久抗菌PA6/NP复合纤维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工艺探索。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长链季铵盐(NP),通过对NP的结构性能仔细表征并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制得的NP其重均分子量为51086 g/mol,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较好的抗菌效果,水接触角达到104°,且热稳定性可以满足PA6熔融纺丝加工的工艺要求。2、利用上述合成制得的NP抗菌剂,采用浸渍法对PA6织物进行表面抗菌整理,并对整理前后PA6织物的结构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NP抗菌整理液的成膜性较好,可在PA6表面形成较为均匀致密的薄膜;抗菌整理后的PA6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通过对不同浓度抗菌整理液的研究,发现当NP浓度为0.04g/ml时,其抗菌效果最佳,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达到80%和97%,但其耐洗涤性能欠佳,还需进一步提高。3、利用熔融共混并熔体纺丝的方法制备了 PA6/NP复合纤维,并对复合纤维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PA6/NP复合纤维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当添加量为9%时,抗菌效果最佳,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9.99%和99.81%;更重要的是,该PA6/NP复合纤维具有优异的耐洗涤性能,经过50次洗涤后其抗菌率仍然可以保持在96%以上,为持久型抗菌PA6/NP复合纤维。
其他文献
泥炭地古气候重建是全球变化科学的重要部分,正确认识环境演化的历史为理解区域气候变化规律,预测未来气候发展趋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选取东北地区长白山地老白山、园池和赤
体细胞重编程过程,经历了大范围的染色质重塑,在造成DNA损伤的同时,也显著影响体细胞重编程的效率。然而,目前对于重编程过程中DNA损伤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研究调
遥感数据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而高光谱数据因其“图谱结合”及高光谱分辨率等突出特点,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在农业方面,基于高光谱数据的植被理化信息的获取
随着水资源缺乏和干旱化灾害的不断加剧,植物如何适应干旱已成为世界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研究从紫花苜蓿的种子萌发与生长两方面着手,设计了种子萌发实验与紫花苜蓿生长实
作为环境友好且具有优异的催化氧化性能的一种绿色催化材料,钛硅分子筛(TS-1)的制备及其催化应用是催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的研究结果证实,TS-1的催化活性强烈依赖于其
花坛、花境已成为各种城市景观、生产生活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按形状分类花坛可以分为平面花坛和立体花坛,本文探讨了平面花坛的施工技术问题。
煤基甲醇制丙烯(MTP)是一条重要的石油制烯烃取代路线,随着工业化实施,其副产的大量尾油的处理提上日程,通过催化裂解将其继续转化为低碳烯烃,尤其是丙烯,是较为经济合理的路
一直以来,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现金流等财务数据的客观性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上市公司绩效的最直接表现,财务报表则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指南针”。投资者依据三大财务报表获得判断上市公司“成色”的重要性信息,以此分析公司面临的不足与发展瓶颈,判别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如果财务报表经过“粉饰”,会导致依据财务报表而解读出的财务数据不具有可参考性,这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不确定的损失风险,打击投资者信心。因此,
学位
壳聚糖是天然阳离子多糖,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具有止血、抗菌以及促进组织修复等生物学活性,在医药材料、组织工程等领域中应用广泛。将壳聚糖纳米化后不仅可以改善它
目前,受超疏水现象启发的疏冰表面在防/除冰领域展现了优良的应用前景。然而只有特殊微结构表面才能延迟液滴结冰时间并降低冰粘附力,继而显著降低除冰能耗。本文以设计超低冰粘附力的微结构表面为目标,采用等离子刻蚀技术和低表面能物质修饰相结合的工艺方法,在硅片表面设计构筑一系列可控尺寸微观结构,研究微观结构尺寸对固-液界面润湿状态的影响机制,对比分析液滴结晶过程、冰粘附强度以及固-冰界面作用机制。取得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