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博莱霉素(BLM)诱导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血管新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治疗肺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辛伐他汀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周龄健康SD雄性大鼠9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组)、博来霉素组(B组)、醋酸泼尼松治疗组(C组)、辛伐他汀治疗组(D组),每组24只。B、C、D组使用博来霉素溶液以5mg/kg气管内一次性给药建立肺纤维化的动物模型,A组则以同样的方法气管内一次性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C组、D组在博来霉素造模后第1天开始分别以泼尼松混悬液5mg/kg·d、辛伐他汀混悬液10mg/kg·d灌胃,而A组和B组分别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0ml/kg)每日灌胃。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8天取材,各组每次随机处死大鼠8只,共32只。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泡炎及肺纤维化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血管新生情况及VEGF、PF4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VEGF及PF4mRNA的表达。结果:①肺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A组大鼠肺组织结构清晰完整,无充血、水肿、渗出,无纤维化病变。B组第7d表现为轻度肺泡炎,肺泡间隔增宽,较多炎细胞浸润,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第14d肺泡炎达到高峰,肺泡间隔明显增宽,炎细胞浸润加重,成纤维细胞明显增殖;第28d肺纤维化明显,肺泡腔塌陷或消失,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可见胶原大量沉积。激素及辛伐他汀治疗组肺泡炎和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各相应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②各组之间相同时间点比较:B、C组大鼠肺组织微血管密度(MVD)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各组之间相同时间点比较, B组、C组肺组织VEGF表达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肺组织VEGF表达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肺组织PF4表达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肺组织PF4表达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辛伐他汀能够抑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的微血管新生,减轻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的程度。②辛伐他汀抗肺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肺组织内VEGF的表达,相对上调PF4的表达,抑制病理性血管新生有关。③糖皮质激素不能减轻肺纤维化过程中肺组织的血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