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亦如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进行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教学。教学规划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基础上,根据对学生、课程、教学环境等要素的综合分析,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其中包含着教学理念、目的、过程、策略和方法,具有思想性、目的性、系统性、实践性和独特性的特点。教学规划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具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当今社会对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尊重是教师进行教学规划的时代背景;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这为教师自主规划自己的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并且,教师教学规划本身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进行教学规划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是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理念转变的动力,因此,教师进行自主教学规划具有其必要性。通过对部分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教育叙事和教学研究的分析,能够发现这些教师所具有的教学规划意识和能力,将这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规划经历和心路历程进行深入分析后,梳理出教师进行教学规划的机制,这种教学规划机制能够为教师培养教学规划意识和能力提供参考,也能够为教学规划的研究提供借鉴。首先,教学中的困惑和困境激发了教师改善教学的动机,教师自主意识觉醒,对教学规划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其次,在遇到困境和困惑后,这些教师不断地追问和反思,教师经验与教育理论的火花不断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非常重视自己“内心的声音”,从不轻视自己对教育的点滴理解。在分析教学时,学科特点、学生学习兴趣和特点还有教学方法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再次,教师制定自己的教学规划并不是零散地从学科、学生或教学方法某单一角度提炼出一个理念或者具体的做法,而是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作出长远的、全面的规划,教学规划设计大致包括目标确立、详细规划和即时检验三个方面。然后,当教学规划达到较为系统和完善的程度时,教师就会将其全面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检验其效果,通过规划实施、规划评价和常规化,教学规划融入到教师的全部经验和习惯当中。最后,教学规划内化为一种内部动机,从而影响其整体教学,这种内化贵在坚持和积累,成在创新和发展。从访谈结果来看,部分教师并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系统规划,也有部分教师虽然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规划,但是其中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规划中主要存在教学规划意识薄弱、教学规划技术化倾向明显以及教学规划依赖感性经验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长久以来教师作为“实施者”的教学传统、教师教学理性认识不足以及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有限等原因。有教学规划意识的教师,相对来说具有教学规划的主动性,但是实际设计、操作、评价和协调方面存在差异和欠缺,需要在实际规划层面深入理解规划和学习如何生成规划。而对于没有主动规划意识的教师,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要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动性,意识到教学规划与自身发展是协调统一的,进而进一步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规划。教师进行教学规划是一个教师专业自觉的过程,是教师教学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经验到理性思考以及从零散设计到系统规划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地发现自我在教学中的价值,并且结合经验和理论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以一种复杂性思维对于自己的教学保持系统和长远的规划。与此同时,从教师的教学规划经验来看,教师能够积极主动进行规划,与学校的教学文化环境和学校的管理机制密不可分,学校应该意识到教师在教学实施和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既对学校课程和教学改革进行整体规划,又能够为教师创设相对自由的教学空间,以使得教师有充分的机会对教学进行个性化的规划,并采取跨年级教研等具体策略引导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