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偏苯三酸酯、季戊四醇酯以及合成酯型摩擦改进剂SE和GI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在球-盘点接触光干涉试验机上,测量了三种偏苯三酸酯以及添加3%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A)粘指剂后的三种偏苯三酸酯的弹流膜厚。研究发现,添加PMA可以增加偏苯三酸酯的粘度,但不会增加弹流油膜厚度。随后,使用SRV-V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添加3%PMA对边界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的影响,并考虑了温度和载荷的作用。结果表明,通常条件下PMA的加入会降低摩擦系数,但在高温和高载荷条件下作用有限。其次,研究了三种不同分子结构的季戊四醇酯的成膜特性与抗磨减摩性能。光干涉弹流实验表明烃链长度的增加可以提高季戊四醇酯的粘度以及油膜厚度。微动摩擦磨损实验表明,在不同载荷和温度条件,随着分子链长的增加,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均减小。而随着实验载荷、温度及频率的增加,磨损体积增加,季戊四醇酯的抗磨性能变差。最后,采用四球试验机,对所制备的新型合成酯型摩擦改进剂SE和GI在聚烯烃(PAO)基础油以及发动机油5w-30中的摩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摩擦改进剂甘油单油酸酯(GMO)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E和GI与GMO在PAO和5w-30中均能降低基础油的摩擦系数,提高其抗磨损性能。高压差示扫描量热实验表明,SE在PAO和5w-30中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