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制度环境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以信托为基础的运作体系。2005年8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了首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企业年金市场的服务提供主体已经明晰。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规模似乎应该迅速地扩充到一个新水平。但市场的实践并非如此,就目前市场反馈的情况来看,各家具备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机构的运营情况并不乐观,各企业对企业年金的反映没有预期中的那么积极,市场营销的压力较大。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状?在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初期,自愿建立原则是否适用?本文力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本文主要观点是:我国的企业年金处于发展初期,受到我国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年金的发展还不能一步到位采用完全市场化的做法,而是必须要有一个过渡模式,政府既要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又要对整个企业年金的发展进行综合调控,与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如此方可保障企业年金的健康发展。
本文认为,我国企业年金制度运行的过渡模式应是:过渡模式的设计应该放在三支柱模式的大框架下进行,企业年金应该纳入三支柱模式的第二支柱,第二支柱实行部分强制缴纳与部分自愿缴纳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政策法规鼓励、税收优惠引导、市场平台运作、政府综合调控的过渡模式,使企业年金在目前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下顺利发展起来,将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法律法规的完善、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金融市场充分发育,逐步过渡到在完备的法律框架下完全市场化的模式,到那时再将所有有关企业年金的资源配置任务交由市场完成,政府只承担必要的监管职能。
本文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是提出问题。从简单的现象分析入手,引出问题,确定研究范围。其次是分析问题。先阐明概念,再分析框架,进而深入分析。最后是解决问题。以事实为基础,分析现状,探讨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本文的主要观点~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在发展初期的过渡模式定位。
本文的逻辑结构如下: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简单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企业年金过渡模式的问题。
第一章企业年金的功能,包括两部分,从企业年金的相关概念出发,探讨了企业年金的内涵、一般特点、中国特点,以及企业年金的作用和运行机理,为下文进一步分析问题做好理论铺垫。
第二章若干国家企业年金制度的比较和借鉴,包括四个部分,分别对美国退休金计划、澳大利亚职业年金、我国香港特区强积金的运作管理模式做了分析,并对上述国家(地区)企业年金制度运作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
第三章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概况,包括三个部分,对我国企业年金从1991年至今的三个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对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现状做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
第四章中国企业年金过渡模式设计,包括两个部分,中国企业年金的目标模式及采取过渡模式的必要性,中国企业年金过渡模式设计并对实现该过渡模式的措施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