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三畏的中国观——以《中国总论》为中心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amsha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来华新教传教士的中国观,既是美国乃至西方了解中国的重要参考,也是中国人反观自我的良好镜鉴。卫三畏是十九世纪初期来华传教士中的先驱人物之一,是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开拓者,被费正清誉为卫“天才的业余历史学家”。他主编过《中国丛报》,所撰《中国总论》是其关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观察和研究成果,是美国汉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卫三畏是在基督教文化的熏陶下成长的,善良的心灵、坚韧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对汉语的刻苦学习和娴熟运用、集传教士、翻译官、外交家和汉学家于一身的丰富人生阅历,使他得以从不同侧面较为系统、客观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卫三畏编著的关于中国的一系列著作,成为美国研究中国的必备工具。其所主编的《中国丛报》,加深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也为国外汉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文化资源。《中国总论》是其中国观的集中体现。 卫三畏在肯定中国人性格和道德品质的同时,也较为客观和辨证地分析了近代中国人国民性中的诸多缺失。他对中国的教育、法律制度、文学以及儒家经典,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并从自己的认识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设想。 与同期的传教士相比,卫三畏的中国观显得更为切近历史真实,但由于中美文化的差异,他的中国观又明显存在着傲慢与偏见。卫三畏关于中国的认识,在促使西方人更为客观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同时,也促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更为冷静而理性地审视自己,从而对近代早期的中美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他文献
回家就是回娘家,有娘才有家。这一局组合将回家的氛围渲染得浓郁兴发。最左边那枚人形玛瑙是离家多年的儿子叫小夏,他大包小包肩挎手中拿,海产洋货烟酒茶,都是为了看望咱乡亲
1924年前后,中国政局动荡不安,政潮阁议层出不穷,这段时间也是中俄交涉的关键时期。讨论这一时期的中俄关系,旨在从一个切面观察在时局动荡之际中国政争的状况。   本文所
学位
期刊
为研究如何防止在驱动时车轮空转、制动时车轮滑行,用喷水的办法改变轮轨表面粗糙度和温度,利用双圆盘滚动接触试验台针对轮轨牵引系数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在任意温
介绍了侧风下列车/车辆气动力特性的实车测试和车辆缩尺模型风洞试验,风洞试验结果与实车测试结果吻合得较好。 The actual vehicle test and vehicle scale model wind tun
唐代作为中古社会封建统治极为发达的时期,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社会风俗都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及研究价值。研究这一时期的婚姻状况,尤以皇室婚姻状况为典型,作为该时期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的《建议》说明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如果印度要于众国中崛起,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就急需对其国防部和军种总部进行重组,并对部门间的业务分配及业务处理章程进行适当调整,并设立国防参谋长(CDS)和参谋长委员会
期刊
十六世纪时期的朝鲜,朝廷内党派分化与斗争进一步严重,同时外交上还受到日本方面的军事威胁。朝鲜政府为寻求明廷的庇护,向明朝遣使的频率愈加频繁。在中朝的朝贡关系大背景下,许
近代意义上的西式体育主要是指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以西方近代实验科学为内在依据,以规则严谨的竞技运动为主要外在表现形式的身体训练方式。它与中国古代在“天人合一”、“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