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互联网传播和交流信息,互联网也成为他们关注社会热点的重要平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三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总人数为5.38亿,其中20-29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0.2%。网民职业中,学生占有28.6%,远远高于其他群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信息认知是国家和高校关注的重点,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热点事件在互联网上的发布和传播,使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方式相继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对于信息的获取更加自由平等,而另一方面对于网络敏感信息的偏激化处理又阻碍了学生的认知进程。本文以1000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为基础,在整理和分析网络热点事件和信息认知方式研究的基础上,以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支撑,结合当代大学生信息接收的特点,从文化和心理的角度去诠释大学生网络信息认知方式。本研究对网络热点事件和信息认知的概念、分类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和分析。在理论基础上,本文研究了网络热点事件的空间传播和时间传播,得出事件传播的空间结构模型和关注的重要阶段节点。其次是对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的特征以及信息认知方式现状进行研究,特别是在信息认知方面,总结出大学生信息方式接收中的特点和网络信息认知方式与传统信息认知方式的差异。最后,在确定了网络热点事件的确对大学生的信息认知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后,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针对不同热点事件的特点,对大学生信息认知的积极和消极方面进行详细的解析。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微博、论坛地位的增强,由此引起的对大学生认知方面的问题将不断增多,本论文对此影响分析的结果只处在一个较为初级的研究阶段,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笔者也将继续关注和学习此类社会现象的研究成果,不断完善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