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通过调查,了解目前护理人员对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的认知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找出阻碍护理人员主动呈报不良事件的主要障碍,为我国建立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提供科学依据。(2)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试点,实行非惩罚性、保密性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为其他尚未建立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的医疗机构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查阅法、专家咨询法,形成自制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08年6月-2009年9月对广西30所医院的4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0%以上的护理人员知晓不良事件定义和现行差错报告制度,但是护理人员对护理差错事故的评定标准知晓率仅45.8%,提示部分护理人员证据意识较差;(2)有70%以上的护理人员不愿上报自己和他人的差错及不良事件,与现行的、惩罚性的差错管理制度有关;(3)护理人员对压疮的关注程度仅为46%,应引起高度警惕;(4)有55.1%的护理人员没有意识到护患沟通在预防不良事件中的重要地位,应引起护理管理部门高度重视;(5)职称是影响护理人员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重要因素;是否管理人员以及不同科室,是影响护理人员对常见不良事件及相关原因认知状况的重要因素;(6)非惩罚性、保密性的报告制度与现行的报告制度相比,前者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报告积极性。[结论] (1)护理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其定义清楚、标准明确;(2)从系统角度审视错误的发生,营造一种“非惩罚性”的护理安全文化,消除护理人员因惧怕惩罚而不敢上报的心理;(3)制定合理的压疮上报制度,从而减少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提高护患沟通的技巧,使每一位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沟通意识和较强的沟通能力;(4)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风险教育和薄弱环节管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5)现行报告系统需要改进,迫切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畅通的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