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路面位移激励的摩托车强度振动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ew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摩托车作为助力交通工具代表之一,因其经济实用和方便快捷长久以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而国内生产摩托车的厂商数量众多,如何设计研发出高性能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已经成为各个摩托车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车架及其组件是摩托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摩托车的整体性能。因此,如何研发出满足足够强度、振动等方面要求的结构就显得十分必要。以有限元为基础的CAE分析技术对于解决上述问题非常有效。但传统的摩托车CAE分析通常没有考虑结构中的非线性构件,精度受到限制;路面模拟网格数量大,耗时较长。因此,本论文在传统分析的基础上,为提高摩托车建模的精度和计算速度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实体路面激励下车架动强度分析通过路谱时域转化,采用谐波叠加法,运用MATLAB编程,获得建立实体路面所需的源数据;利用源数据,通过ANSA与MATLAB的联合使用,建立了所需的路面实体模型;建立了包含悬架、轮胎等非线性构件的摩托车整车模型;通过有限元模型的计算,发现目标车架满足强度要求。2)路面位移激励下车架动强度分析通过对摩托车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所受到的路面激励及其量化方法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采用路面垂向位移激励代替实体路面激励的分析方法;分析车架在路面位移激励下的强度情况,发现目标车架满足对应路面强度要求;通过路面实体激励和路面位移激励的对比,发现不论是应力云图、应力均值还是应力最大值,两种方法计算结果都非常类似,平均误差在5%以内,说明采用路面位移激励是一种既高效又准确的方法。3)路面位移激励耦合发动机激励下摩托车振动分析根据国标确定了仿真的三种工况;通过对曲柄连杆机构详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获得了发动机激励的确定方法,并且通过MATLAB编程获得了三种工况对应的发动机激励和路面激励;通过对每种工况下车架不同位置的振动分析发现,每一工况均属副脚蹬三向振动最差,因此副脚蹬振动有待改善;通过对同一车架位置不同工况的振动进行分析对比发现,振动性能最好的工况并非常用车速,而是低于常用车速的工况1,因此常用车速的振动性能亦有提升空间。4)结构改进与振动再分析根据之前分析结果,结合模态分析和拓扑优化结果提出了结构修改方案:在副脚蹬支架处增加V形结构;同时增加发动机支架的厚度;通过对改进后的结构进行振动再分析,发现结构改进对整车振动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对副脚蹬处振动的改善作用比较明显;通过不同工况的对比分析发现,改进结构对于不同工况的效果不尽相同,其对常用车速振动性能的提升作用最大,分析造成这种影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影响振动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综上,本文研究了路面激励的简化仿真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路面位移激励是一种仿真路面激励的有效方法,同时采用该方法对摩托车进行了强度和振动分析,对摩托车车架的强度和振动情况做出了客观评价和改进建议。该种分析方法可为类似的摩托车车架的强度和振动分析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城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道路工程的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也逐渐出现了沥青路面损坏问题.鉴于此,首先对城市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损坏原因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对
在制造业的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产品的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BOM)是一种描述装配件的结构化零件表,其中包括所有装配件、零件、原材料的清单,以及制造一个装配件所需的物料数量。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BOM起着核心数据的作用,它是连接产品设计过程和制造过程的信息桥梁,是企业工程设计部门和工艺部门进行CAD/CAPP、生产管理部门实施MES/MRPⅡ/ERP、制造部门实现CAM
滚动、滑动接触是各类机械传动中普遍的现象,广泛存在于齿轮传动、轴承转动、机车轮轨接触过程中。机械传动件表面在反复滚动、滑动挤压形式下内部产生的塑性变形与接触表面的疲劳寿命有着必然联系,从而与整个机器的安全性、可靠性息息相关。本论文是基于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传动零部件的界面力学分析与研究”和“典型滚滑传动接触失效与材料变化依据,”针对三维弹塑性滚动、滑动接触下物体内部应力、应变的
微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微细操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进而推动了微操作机器人的广泛研究,微操作机器人外形尺寸不必太小,但能够实现微米甚至纳米级的精密运动及操作,在精密机械工程、微电子装配、微细加工、生命科学、遗传工程、光纤对接和微创手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压电陶瓷驱动的柔顺微夹钳作为典型微操作系统的执行末端,具有结构紧凑、制造方便、易控制等特点,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因此,研究大位移输出量、结构紧
三轮车在适合我国国情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农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油电混合三轮车是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以某公司摩托三轮车为原车型,改装成油电混合三轮车,
建筑物的节能和环境保护与建筑工程建设期间,在安全和保护环境中最小化能量消耗相关联.根据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低碳经济和节能目标出发,利用节能技术,构建和谐美好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