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下地球各圈层系统的响应与反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强烈的人工干扰不仅作用于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地理环境,也对地表各圈层子系统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被影响的过程通过反馈调节又直接、间接作用于人类活动。东南沿海往往被认为是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现今,由于强烈的城市化活动,该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却约束了城市发展。因此,研究这一地区水资源需求的时空演化格局,有利于分析城市化背景下人类活动与水资源相互作用机制,对于区域城市、城市群的持续、稳步发展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基于城市水资源需求场理论,选取2002-2016年浙江省县级及以上城市,研究城市“水荷”组成与分布,定量计算了不同类型城市“水(需求)场”、城市“水场”梯度。分析了浙江省城市“水场”空间分布格局、时间演化特征、城市需水场力作用下水资源的流动趋势,并对城市“水场”演化类型进行归纳总结,探讨了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对城市“水场”演变的驱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浙江省城市总需“水场”呈现北强、南弱,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格局。城市“水场”方向由山区指向平原,多年降水量多区域指向降水少区域,经济欠发达地区指向发达地区。随着时间演变,研究区内城市“水场”强度总体上呈现增强趋势,浙江城市“水场”重心位于环杭州湾地区的态势明显。(2)城市“水场”具有明显的层级性、地域性。城市规模等级越高,形成“水场”强度越强,对水资源的吸引、对周围一定区域的影响范围和强度越大。城市“水场”的时间演变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城市所处地理空间不同,与周围城市的联系各异,“水场”演化的强度、速度不同。(3)本文研究区域和尺度下,城市“水场”分布宏观上受地形、水系、降水等自然条件影响,中、微观分布上受经济、人口、政策等社会因素显著影响。当前研究阶段,人文因子对浙江城市“水场”时空演化的影响权重大于自然因子。经济是浙江县级市尺度下城市“水场”动态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政策引导对“水场”演变起到促进作用。(4)城市“水场”的发展演变受到多种因素叠加作用,是多要素交互耦合的结果,体现了城市“水场”的综合性、复杂性、整体性、系统性。同时,城市“水场”发展演变既具有时空异质性,又具有一定的继承性、连续性。城市化背景下,处于地理空间中的人与水资源相互作用,形成城市“水场”有机系统。在城市“水场”的发展演变中,正确人地关系指导下的人类活动是该系统得以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