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日趋不平衡,中国将推进社会福利制度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转变,加快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未来一段时期的目标是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统筹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要在加强和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改革社区管理体制,建立专职社会工作制度,发展慈善事业等重点举措中率先取得突破,形成政府与社会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福利制度,或称社会保障体制,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政策措施的总称,初级适度普惠阶段是将服务对象由有困难的特殊人群扩大为有需求的人群,但仍然关注于“特殊人群”,中级适度普惠阶段主要特点是社会福利服务对象从特殊人群扩大到了所有的居民,满足所有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高级适度普惠阶段其主要特点体现在社会福利供给主体的多样化和服务需求的多元化,不仅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也满足人们较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最终实现全民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国家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概念就是实现社会福利供给主体多元化,特别是需要私营组织以及全社会积极参与到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