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扩张成形术对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love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一些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这些疾病均有可能导致肾功能的异常,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同时,原发性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这些都会导致肾脏器质性病变,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需要通过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血透通路是行血液透析的必备条件,一般的血透通路,包括临时,长期的深静脉置管,自体人工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等,其中动静脉内瘘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也是最优的通路选择,具有使用寿命长,血流量大,并发症少等特点。但是随着透析次数的增加,血管的反复穿刺,内膜的增生以及血栓的形成均导致血管管腔的狭窄甚至闭塞,最终导致无法进行血液透析,我们简称“失功”。传统处理该类并发症通常使用手术的方式是切除病变血管,行端端吻合或者直接从新造瘘,近年来介入手术的成熟以及介入耗材的发展,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被尝试用于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应用介入技术手段对狭窄血管或闭塞性病变进行扩张或再通。本研究主要是研究分析经皮选择性球囊扩张成形术对于自体人工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使用时间。研究对象和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我科行经皮选择性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资料,共计139例,统计分析狭窄病变基本类型,手术成功率,术后通畅率,术后并发症等。比较高压球囊与普通球囊对于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差异,分析超声引导球囊扩张术的优势。结果:1、本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139例患者,其中男性86人,女性53人;年龄29-84岁,平均年龄61.31±13.68岁;内瘘建立时间1-120个月,平均使用时间18.91±22.85个月;内瘘建立前透析时间最长112个月;最短0个月;平均时间6.50±12.53个月。2、139例造影结果,结果显示:位于瘘口及静脉段狭窄占77.70%;单纯动脉段狭窄占2.88%;穿刺部位血管狭窄占4.32%;深静脉狭窄占4.32%;混合狭窄占10.78%。3、139例患者术中入路:头静脉(114/139),肱动脉(15/139),股静脉(2/139),以及多个入路(8/139);置入鞘个数一般1个,但也有8例患者术中置入2个鞘,其中2例患者为中心静脉狭窄于股静脉及上臂头静脉分别置鞘,1例患者PTA后植入支架处理;剩余6例患者均是术中手术难度较高,分别于肱动脉及头静脉置鞘。4、139例患者进行了球囊扩张成形手术,手术成功129例,失败10例,手术成功率为92.81%;手术平均用时58.55±12.71分钟;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6%: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时间AVF通畅率分别为:98.45%;83.72%;68.22%。5、高压球囊组78例,普通球囊组61例,两组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5.08%和91.02%(P=0.358),二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压球囊组平均使用1.10±0.30个球囊,普通球囊组平均使用1.86±0.39个球囊,P<0.01,高压球囊组平均手术用时49.79±10.43分钟,普通球囊组平均手术用时65.40±9.82分钟,P<0.01。两组6个月术后随访通畅率分别为77.46%和91.3%(P=0.033)。6、10例AVF狭窄患者使用超声引导PTA,单次穿刺成功有9例;8例使用头静脉入路,1例则置入双鞘,头静脉及肱动脉入路,1例为肱动脉入路;手术用时平均用时60.30±10.77min;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期间仅1例患者在3个月时再发狭窄。结论:1、PTA术对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治疗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2、PTA入路有着多种选择,对于病变简单的内瘘可选择头静脉入路,复杂的内瘘可选择肱动脉入路,深静脉狭窄可选择头静脉和股静脉双入路。3、高压球囊与普通球囊均对于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治疗取得不错效果,但高压球囊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球囊个数,且6个月随访内通畅率高于普通球囊。4、超声引导球囊扩张对于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治疗是个不错的选择,具备手术场地要求简单,无X线辐射,可以实时评估血流量的优点,但是对于手术医生要求具备良好扎实的超声功底。
其他文献
<正>每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留下一些历史性的街道。这些历史街道以整体的环境风貌体现着他的历史文化价值,展示着某个历史时期的生活片断和典型风貌特色,反映着
目的:评价脐灸治疗肺脾气虚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肺脾气虚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胃食管反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