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野生百合的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yua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有效地繁殖,并进一步保存秦巴山区的野生百合,本试验以秦巴山区野生的宜昌百合〔L.leucanthum (Baker) Baker〕和卷丹(L.lancifolium Thunb)为主要材料,分别研究了试管苗的获得和诱导试管鳞茎膨大的诸因素以及试管苗移栽这三方面的内容,结果如下:1.野生宜昌百合的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鳞片诱导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 2.0 mg/L+NAA 0.05 mg/L,鳞片分化不定芽的能力为基部>中部>上部;叶片诱导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1 mg/L+2,4-D 2.0 mg/L,叶片不定芽的诱导率为基部高,中部和尖部低;不定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05 mg/L;适宜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 NAA 0.4 mg/L+AC 1.0 g/L。通过该试验得出鳞片和叶片分化不定芽存在明显的位置效应。2.野生卷丹试管鳞茎形成和膨大的研究主要探讨光周期、温度、多效唑及培养基中硝态氮和氨态氮的比例和总量对试管鳞茎形成和膨大的影响,得出结果:不同暗期处理对试管鳞茎的鲜重和直径影响显著,以12和16 h/d暗处理的效果最优;不同光周期处理下的培养基蔗糖利用率不同,16 h/d暗处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其它。22℃最适宜鳞茎的膨大,而有效重量百分率是28℃下的最大。温度为22℃时培养基中蔗糖的利用率最大,利用效果最好。卷丹试管鳞茎形成的适宜多效唑浓度为12 mg/L。NH4+/NO3-的比值为30/40时,鳞茎的鲜重达到最大,有效重量百分率也达到最大,并与其余处理形成显著差异;总氮量为70 mM时试管鳞茎的鲜重达到最大,效果最好。3.野生卷丹试管苗的移栽在1/2 MS的基础营养液中添加10 ml的(NH4)2SO4(10.31 mM),苗子的长势最好。多效唑处理得到的试管鳞茎移栽成活率比氮素处理的高,同时叶片也较宽;氮素处理得到的试管鳞茎株高较高,叶片数也较多。
其他文献
本文以辽东胡桃楸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时定位采集与监测的方法探究辽东典型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和土壤持水、土壤抗侵蚀能力。结果表明:(1)枯落物层的吸水速率随时间增加
于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笔者对分布于白马雪山保护区日尼神山矮岩羊种群的食性及生境利用进行了观察。 矮岩羊的食性采用扫描取样方法进行,每10分钟记录一次。此外,对2006年
丝氨酸消旋酶是一种双功能酶,拥有消旋酶和脱水酶的作用,不仅能催化L-型和D-丝氨酸的相互转化,还能将L-/D-丝氨酸转化成丙酮酸。本研究利用玉米丝氨酸消旋酶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水貂阿留申病毒基因序列数据,使用5对引物,采用PCR的方法分别对的MS1、DL1、DL2、DL3株基因进行扩增,将各片断克隆至pMD18-T载体,经PCR鉴定进行序列测定并推
林业数据处理中,数据密集、计算密集、资源分布、异构等问题制约了行业应用和信息化发展。数字林业平台(DFP)是基于网格技术提出的实现数字林业的一个技术体系,它包括从信息获
昆明地区气候四季如春,年际温差小;但日温差却比较大,冬季气温变化尤为明显。受寒潮或寒流影响,昆明市冬季突发的非节律性最低气温常常下降到零度甚至更低,使得蒲葵、樱花、小叶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