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学校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清朝末年,政府便颁布学制,发布法规,鼓励发展实业学堂。民国时期除了公立职业学校,也涌现出许多由私人或团体组织办学的私立职业学校,为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目前已有研究民国职业教育的著作中,聚焦于民国私立职业学校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在政府的鼓励和职业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发展。公立职业学校虽为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主流,但其存在课程设置冗杂、专业设置不能及时反映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弊病。在这样的情况下,私立职业学校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立职业学校的不足,体现了社会产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私立职业学校办学主体既有致力兴学的知识分子、工商业人士及其他社会人士,也包括合作力行的社会团体等。学校办学经费来源多样化,包括社会捐资、基金息金、学田收入、校董筹资等多方面途径。私立职业学校课程由普通课程与职业课程组成,其中职业课程也可称为专业课程,与学校自身所开设的专业直接相关。私立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明晰且灵活,使其与社会经济发展良好契合,受到学生与家长的欢迎。除学习学校课程外,私立职业学校学生还会进行较为充分的实习训练,为学生习得扎实的专业技能奠定基础。大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都能够谋得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为了更清晰的了解民国时期私立职业学校发展情况,本文选取中华职业学校和私立镇江初级女子职业学校作为个案,根据《教育与职业》杂志、民国期刊数据库、《中华民国教育年鉴》、《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文献辑刊资料》等呈现的史料,对这两所学校的行政设置、经费来源、学生出路、师资力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私立职业学校是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宝贵的办学经验和教学特色对今日职业教育办学有启发意义,可供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借鉴。民国时期私立职业学校也存在不能忽略的局限性,如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习不够完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