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东周时期,周王朝逐渐失去了西周时期对诸侯国的统治地位,一种宽松的发展环境开始出现,各主要诸侯国竞相发展自己的实力。这种政治格局的转变,使作为等级制度与礼制反映的青铜器一改旧日尊奉宗周的风格。自春秋中期开始,诸侯国青铜器逐渐出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区域性青铜文化圈形成。海岱地区的春秋异姓封国、东夷古国及战国齐国青铜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因而该地区成为当时的一个区域性青铜文化圈。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深入地考察了东周时期海岱地区青铜器在随葬组合形式、形制及纹饰上的地域特征,并对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正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追溯东周时期海岱地区青铜文化的历史渊源,探究东周时期海岱地区青铜器特征形成的文化传统。本章首先讨论了中原商文化在海岱地区的出现及拓展,分析了它对海岱地区文化格局所产生的影响;然后着力于西周时期海岱地区青铜文化的分析,阐明东周时期海岱地区青铜文化与其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章考察春秋鲁国青铜器。本章对出土的春秋鲁国青铜器以及重要的传世器进行了搜集,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春秋鲁国青铜器在随葬组合形式、形制及纹饰上的特征,并对其特征形成的原因进行的解释。此外,本章还讨论了姬姓封国滕国春秋时期青铜器的特点。第三章分析春秋齐国青铜器。本章对春秋齐国青铜器进行了类型学的分析,并做了分期研究;然后对齐国青铜器随葬组合形式的演变过程及地域性做了考察;最后讨论齐国青铜器形制及纹饰上的地域特征。第四章探讨春秋齐国之外异姓封国及东夷古国青铜器。本章首先考察了薛国、纪国青铜器。两国虽均为异姓封国,但其春秋青铜器的总体风格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章对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海岱地区东夷古国众多,列国的春秋青铜器与中原地区的具有一定的共性,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在诸东夷古国内部,其青铜器在随葬组合形式、形制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在形制及纹饰上亦具有较大的差异。本章对诸东夷古国青铜器与中原地区青铜器的差异及东夷古国青铜器彼此之间的不同做了深入考察。第五章通过对春秋时期列国青铜器群中的东夷文化因素分析,考察在姬姓、异姓封国中周文化与东夷青铜文化的融合。本章首先分析了姬姓封国鲁国与滕国青铜器群中的东夷器与东夷文化因素;其次,对异姓封国齐国与薛国青铜器中的东夷器与东夷文化因素进行了考察;最后,对两种文化的融合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阐释。第六章对战国齐国青铜器进行研究。本章在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将战国齐国青铜器分为三期,然后对每期器物的随葬组合形式进行了讨论,接着考察了齐国青铜器随葬组合及形制方面的地域特征。本章还通过对青铜器分析,结合传世文献考察了战国时期齐国势力的发展。第七章探索楚、吴、越南方青铜文化对海岱地区青铜文化的影响。自春秋晚期开始,上述南方国家分别在不同时期向海岱地区扩张,其扩张活动将三个国家的青铜文化带入了海岱地区。本章检索了海岱地区出土的上述三种青铜文化因素,并探讨了它们对海岱地区青铜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