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后强化训练改善生后早期噪声暴露对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向选择性的影响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l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采用行为学和电生理学技术,以听空间水平方位分辨的正确率、反应时、角度偏差以及初级听皮层(A1)单个神经元听反应特性为指标,研究强化训练对生后早期中等强度脉冲白噪声的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向选择性的改善效应。   1.生后关键期以及关键期后白噪声暴露对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向选择性影响   实验分别在生后早期饲养于中等强度脉冲白噪声暴露环境的10周龄大鼠(NR,n=15)和生后饲养于正常环境的同龄大鼠(CON,n=15),以及生后早期先饲养于正常环境35天后再饲养于中等强度脉冲白噪声环境至10周龄大鼠(ANR,n=9)和饲养于正常环境的同龄大鼠(CON,n=15)上进行。两组实验都采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学记录方法,考查了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水平方向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生后早期噪声暴露组动物初级听皮层神经元的水平方向敏感性显著降低,表现为神经元方向选择性曲线(Directional selectivity curve,DS)的水平方位角宽度(Azimuth range,AR)在阈上10dB和阈上30dB水平上显著大于对照组动物(p<0.001),特别是在听皮层神经元的最佳方位角度(Bestazimuth,Baz)5°~34°范围内的神经元,两者差异更为明显。两组动物神经元的AR值均随特征频率CF增加而减少,但在CF3.1~9.5kHz以及9.5~30kHz频率段,噪声暴露组动物AR值增大的更为显著(p<0.001)。ANR组动物初级听皮层神经元的水平方向敏感性与CON组动物无显著差异,表现为神经元方向选择性曲线(Directional selectivity curve,DS)的水平方位角宽度(Azimuth range,AR)在阈上10dB和阈上30dB水平上与CON组动物无显著差异(p>0.05),在:Baz听空间5°~64°范围内的神经元AR值都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动物神经元的AR值均随CF增加而减少,但两组动物在CF由高频到低频的频率段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成年后强化训练改善生后早期白噪声暴露对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向选择性的影响   实验动物分为强化训练组(EXP,n=11)、被动训练组(PNR,n=8)和空白对照组(CON,n=15),EXP组动物(生后早期饲养于中等强度脉冲白噪声环境35天后开始听空间方向分辨强化训练),PNR组动物(生后早期饲养于中等强度脉冲白噪声环境35天后开始被动训练),CON动物(生后早期饲养于正常环境35天后开始听空间方向分辨强化训练)。训练完毕后(约生后70天左右),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方法,考查了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水平方向敏感性。行为学结果显示,在训练初期三组动物在方位分辨正确率、反应时、角度偏差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训练中期三组动物在正确率、反应时、角度偏差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训练末期EXP与CON组动物在正确率、反应时以及角度偏差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体细胞外记录显示,EXP组动物初级听皮层神经元的水平方向敏感性与CON组动物没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神经元方向选择性曲线(Directional selectivity curve,DS)的水平方位角宽度(Azimuth range,AR)在阈上10dB和阈上30dB水平上两组动物数值相近,在Baz听空间5°~64°范围内的神经元,两者差异都不明显。两组动物神经元的AR值均随CF增加而减少,但在CF由高频到低频的全频率段内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PNR组动物与CON组动物的电生理学实验结果比较与第一部分实验结果相似。
其他文献
围食膜(Peritrophic membrane,PM)是存在于大多数昆虫肠道内的半透性膜,被认为是有几丁质纤维丝与蛋白质连接成的网状结构,围食膜作为一个半透性屏障附衬在肠道内表面,类似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