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病理过程,其发生发展涉及到多个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异常。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的胃癌中其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研究分析癌基因及抑癌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对胃癌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AKT、p27Kip1与Cyclin E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为其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强有力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细胞生长曲线绘制、平皿克隆形成实验与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LY294002处理胃癌MGC803细胞后,细胞生长与周期变化。选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blotting,检测MGC803细胞中AKT蛋白、p27Kip1蛋白磷酸化及Cyclin E蛋白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芯片胃组织(包括对照组正常胃粘膜、癌旁、非典型增生、原发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AKT蛋白、p27Kip1蛋白磷酸化及Cyclin E蛋白表达状况,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结果:1、用LY294002处理MGC803细胞后,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与未处理组对照比较);2、平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LY294002处理MGC803细胞后,细胞克隆体积变小,数量减少(与未处理组对照比较)。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MGC803细胞经LY294002处理后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而S期细胞比例降低(与未处理组对照比较)。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经LY294002处理,MGC803细胞中AKT蛋白磷酸化降低,p27Kip1蛋白磷酸化升高,而Cyclin E蛋白表达也降低(与未处理组对照比较)。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在原发癌、淋巴结转移癌与正常胃粘膜、癌旁和非典型增生组织间磷酸化AKT蛋白表达阳性率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正常胃粘膜和非典型增生间磷酸化AKT蛋白表达阳性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26);磷酸化p27Kip1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正常胃粘膜、非典型增生和癌旁与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间的磷酸化p27Kip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yclin E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在正常胃粘膜、癌旁、非典型增生、原发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Cyclin E蛋白表达阳性率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正常胃粘膜与非典型增生间的Cyclin E蛋白表达阳性率间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26)。结论:1、胃癌MGC803细胞经LY294002处理后,细胞生长增殖能力降低,呈现出G1/S期周期阻滞。2、抑制AKT蛋白磷酸化,可导致MGC803细胞的p27Kip1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而Cyclin E蛋白表达降低。3、AKT、p27Kip1蛋白磷酸化及Cyclin E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分化程度有关,随着AKT蛋白磷酸化及Cyclin E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p27Kip1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