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否定副词“不”、“没(有)”、“别”在现代汉语表达中使用频率较高,以其为语法标志所构成的汉语常用否定结构的情况也相当复杂,而泰语常用否定副词为“”,它包括了汉语常用否定副词“不”、“没(有)”、“别”的三重含义。与汉语常用否定结构相比,泰语由“”所构成的否定结构在语法标志上较为单一,它用一个“”承担了几乎所有否定表达。这是语言表达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副词,但在泰国学生汉语学习中却是一个很大的难点。 本文在众位学者前贤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汉泰语言对比,以实地追踪调查方式收集语料,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对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常用否定结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得顺序、偏误类型、产生原因进行了描写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本文研究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撰写的宗旨、相关研究综述、调查方法及语料来源;第二部分从形式与特点两方面对汉泰否定结构进行简述;第三部分则从词性、表述形式、语义特征以及逻辑语义等方面对汉泰常用否定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第四部分根据本调查所得出的统计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归纳了偏误表现类型,分析了偏误产生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偏误的对策。 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实践中采用语言对比分析、偏误分析的方法较为普遍,但采用调查统计定量分析的方法还是一个较新的尝试,在研究理论与分析方法上尚待进一步探讨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