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催化剂上由苯胺/C1-C4醇合成喹啉类化合物反应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喹啉及烷基化喹啉统称为喹啉类化合物,是一类极为重要的杂环化合物,经常被用作制备药物、除草剂、杀菌剂、腐蚀抑制剂以及其他许多重要的精细化学品的起始原料,同时也是经常被用作高沸点的碱性溶剂。目前工业上合成喹啉类化合物主要采用传统的基于均相催化剂的液相反应途径。该途径存在着许多缺点,例如,作为反应原料之一的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易于自聚且价格较高、采用易蒸发的有机溶剂、催化剂腐蚀性强或价格昂贵且不易回收、反应过程操作复杂等。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苛刻,开发合成喹啉类化合物的绿色化新途径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相对于液相反应,基于多相催化剂的气相反应具有一般不采用易挥发性有机溶剂、催化剂无腐蚀性、价格相对低廉且易于回收再生使用、反应过程操作简单且可连续进行等诸多优点。相对于不饱和羰基化合物,C1-C4醇性能稳定且价格低廉,其用于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尚鲜见于文献报道。因此,采用多相催化剂在气相反应条件下由C1-C4醇合成喹啉类化合物是一条具有绿色化学特点的路线,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发展前景广阔。本论文研究了在固定床管式反应器中,在多相催化剂作用下由苯胺与C1-C4醇合成喹啉类化合物的反应。重点研究了包括ZSM-5,Y,USY分子筛等催化剂的制备、结构和织构性能及催化反应性能,并探讨了相关的催化反应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催化剂制备及结构和织构性能表征。以ZSM-5、Y、USY等为载体,对其进行过渡金属离子交换、浸渍负载、酸碱处理等改性,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采用原子吸收(AAS)、扫描电镜(SEM)、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X-射线衍射(XRD)、物理化学吸附(BET)、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原位吡啶吸附等技术,对所制备的催化剂组成、晶相结构、表面形貌、酸性能和织构性能等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经酸、碱改性处理后,分子筛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部分骨架T位原子的脱除,导致介孔的生成;经过渡金属离子交换后,除了主要是向分子筛表面引入了活性金属组分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分子筛部分骨架Al的脱除、部分过渡金属组分嵌入分子筛骨架及进入分子筛的孔道,尤其重要的是,显著降低了分子筛B酸中心和强酸中心浓度及增加了分子筛L酸中心浓度。(2)催化剂反应性能评价。系统地考察了催化剂载体和活性金属组分的种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催化剂中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反应原料及其配比、载气种类、反应温度、反应空速、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于苯胺/C1-C4醇制备喹啉类化合物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种载体中,酸处理后的USY(即USY-Acid)性能更好;在各种载体上引入过渡金属组分均能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其中,对载体进行Ni改性效果最佳;在Ni离子交换的USY-Acid催化剂上进一步负载Zn Cl2后所得到的Zn Cl2/Ni-USY-Acid催化剂,在各种催化剂中表现出了最佳的催化反应性能。在C1-C4醇中,除了甲醇和乙醇(均主要导致N-烷基化苯胺的生成),其他醇均能与苯胺反应生成相应的喹啉类化合物,其中,甘油、1,3-丙二醇和丙醇均能达到近80%的喹啉类化合物的总收率。以文献从未报道过的苯胺/正丙醇反应为例,在Zn Cl2/Ni-USY-Acid催化剂上,在正丙醇/苯胺=3/1(mol比)、H2为载气、反应温度683 K、空速0.4 h-1的条件下,获得了苯胺转化率97.6%、喹啉总选择性81.7%和总收率79.7%(其中,2-乙基-3-甲基喹啉收率60.6%)的结果。(3)苯胺/C1-C4醇合成喹啉类化合物反应机理研究。催化剂表征和反应性能评价研究表明,催化剂的织构性能与其催化性能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较大的孔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喹啉类化合物的生成,但并二者之间并不完全存在着的正相关性。催化剂的L酸位/B酸位浓度之比则与其催化性能之间则完全存在着正相关性,是影响催化剂性能的最关键因素。基于此,提出了苯胺/C1-C4醇合成喹啉类化物的反应机理:对于多元醇与苯胺的反应,醇首先脱水生成醛,再经醇醛缩合反应生成不饱和醛,然后与苯胺之间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最终经环化和脱氢芳构化反应生成喹啉类化合物;对于一元醇与苯胺的反应,醇首先与苯胺反应生成相应的N-烷基化苯胺,再经脱氢生成了席夫碱,然后席夫碱经Ph=N-R-中间体物种发生二聚,最终经环化和脱氢芳构化生成喹啉类化合物。按照此机理,甲醇和乙醇因所对应的席夫碱难以二聚,故无法形成喹啉类化合物。催化剂上存在的L酸位促进了苯胺及醇的吸附和活化及随后的各步骤,因此,具有高的L酸位/B酸位浓度比的催化剂能够更好地催化苯胺/C1-C4合成喹啉类化合物的反应。(4)原位红外光谱研究。在USY、Ni-USY及Zn Cl2/Ni-USY三种催化剂上开展了吡啶吸附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USY分子筛经Ni离子交换及进一步负载Zn Cl2后,其L酸位的浓度相对于B酸位的浓度依次增加。在Ni-USY催化剂上开展了苯胺/丙醇合成喹啉类化合物反应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考察了在不同条件下(吸附温度、时间、苯胺和丙醇吸附顺序)催化剂自身及表面吸附物种的红外吸收峰的变化。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苯胺/丙醇合成喹啉类化合物的反应机理。按照该机理,反应可能遵循两条路线。在路线1中,首先,苯胺通过其氨基在催化剂表面B酸位上吸附,并与弱吸附态或游离态的丙醇反应生成N-丙基苯铵离子,后者可以脱附为N-丙基苯胺,也可以被另一分子苯胺亲核进攻而生成反应中间体的N-苯基丙基亚胺。然后,由两分子的N-苯基丙基亚胺之间发生反应,并经环化脱氢生成主要产物2-乙基-3-甲基喹啉。在路线2中,首先,苯胺通过其苯环上的π电子在催化剂表面L酸位上吸附,而丙醇则在催化剂表面的L酸位上吸附并脱氢生成丙醛。然后,由吸附态苯胺与吸附态丙醛反应生成反应中间体N-苯基丙基亚胺,后者再与另一分子丙醛之间反应,并经环化脱氢反应生成2-乙基-3甲基-喹啉。在催化反应实验中已经发现,催化剂拥有较高的L/B酸位浓度之比更有利于2-乙基-3-甲基喹啉的生成,但也导致一定量的N-丙基苯胺的生成。因此,在苯胺/丙醇合成2-乙基-3-甲基喹啉反应过程中,路线2的贡献大于路线1。
其他文献
我国航天科技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对航天器中所采用的先进集成电路辐射加固技术的研究也迫在眉睫。随着抗辐射集成电路迈入纳米尺度,集成电路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越来越多
20世纪90年代,居民理财意识逐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在国内经济持续回暖的情况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与此同时,高通胀也在不断压缩着人们的资产。在此背景下,居民如何正确开展自身及家庭资产结构的合理配置,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等也被提为重要议题,人们对投资理财的需求也开始进入上升期,而人们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想法与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激化。另一方面,互联网保险公
介绍了利用VBA对水库水位~库容曲线进行分析计算的有效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其精确度更高,与ArcGIS计算方法相比,原理相同,但效率更高,更具操作性和可控性,其结果可满足工程
生殖干细胞是唯一一类能够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成体干细胞,保证了种系间遗传物质的稳定传递。它主要包括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C或雄性生殖干细胞
随着城市之间联系的日益紧密,跨城市交通网络已经成为城市化的重要推进形式,跨城市交通网络可恢复性业已成为可恢复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城
本文从期刊文献标引工作实践出发,分析当前标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即采用新的文献标引方式——混合标引,并论述了混合标引的现实意义、实现可能性
第一部分小鼠Lewis肺腺癌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目的:从小鼠Lewis肺腺癌亲代细胞LLC-Parental中分离、培养及鉴定具有正常干细胞特征的肺腺癌干细胞模型。方法:(1)收集小鼠
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Dynamic high-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 DHPM)是一种新兴的非热加工技术,可以对物料进行高速剪切、高频振荡、瞬时压力降、膨爆和气穴等一系列作用,
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随着各个国家海洋意识的纷纷觉醒,对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提高对海洋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对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和提高;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基础设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