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垂直、扩大垂直及水平垂直喉部分切除加健侧胸舌骨肌瓣修复并声带重建的病人术后的新喉形态、发音功能及拔管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喉部分切除术扩展后改善发音、恢复喉功能的修复手段,以提高喉癌病人术后的生存质量。方法:根据喉的发音是以气流冲击声带波振动为基础,喉的正常形态和对侧声带的功能对提高发音质量有很重要作用的原理,对垂直面喉部分切除术后,我们设计了用患侧甲状软骨外膜修复上半喉腔缺损,取健侧胸舌骨肌瓣修复下半喉腔缺损并重建声带。肌瓣在健侧甲状软骨板前端相当于声带的位置折转90°入喉腔,前端肌腱与患侧杓状软骨表面粘膜缝合,形成一个有一定张力的新声带,并在折转处与健侧声带自然形成前联合。修复后的新喉具有三角形的喉腔形态,术后新声带参与发音,前2/3的发音部相互靠近,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术后的发音质量,并可减轻误咽,提高拔管率。结果:垂直面喉部分切除术76例,其中垂直喉部分切除37例,扩大垂直喉部分切除24例,3/4喉部分切除15例,均采用胸舌骨肌瓣或舌骨—胸舌骨肌瓣修复并声带重建。术后70例(92.1%)患者发音近乎正常或自觉发音质量较术前明显好转,投入正常生活和工作。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见修复的新喉腔呈三角形,重建的声带具有一定的张力并参与发音,发音时由健侧声带代偿运动与新声带前2/3相互靠近。本组拔管率声门型90.2%,声门上型80%,全部患者均恢复正常进食。3年、5年生存率为:声门型91.0%和86.1%,声门上型78.6%和66.7%。结论:声门型喉癌或原发声门上己侵及一侧声带的声门上型喉癌行垂直、扩大垂直或水平垂直3/4喉部分切除术后采用患侧甲状软骨外膜和健侧胸舌骨肌瓣(或舌骨—胸舌骨肌瓣)修复缺损并重建声带,使患者术后的喉腔恢复三角形形态,新声带参与发音,术后发音质量明显改善,防止或减轻误咽,有利于拔管。修复方法简单、取材方便、创伤小、效果满意,可作为垂直面喉部分切除术后发声重建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