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财务理论界,对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一直非常热门,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等理论的引入,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有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它不仅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目标、筹资方式、筹资成本,而且也影响着企业的治理结构、激励结构。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趋向成熟,特别是股票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受到高度的关注。然而,作为资本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债务融资,却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短腿”,明显滞后于股权融资。公司债务融资发展滞后的问题不但不利于企业自身融资渠道的拓宽和我国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和制约着宏观金融的融资体制和资本市场的运行。因此,研究债务融资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绩效有着重大的意义。在现阶段,我国的债务融资比重比股权融资比重明显要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相反,而且按照最优融资顺序,债务融资也应是最优的。我国的理论研究人员对国外经典的资本结构理论在中国是否有效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结论和答案。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资本结构理论中的债务融资部分,分析了债务融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试图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方法,对其进行较为科学的描述,揭示债务融资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制,以反映中国上市公司在该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提升我国公司治理水平和公司绩效作一个参考。债务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没有一家企业能够不用负债而只靠自有资本就能满足其自身的资金需求。当企业决定在用债务融入资金时,就不得不从债务的数量和债务的期限结构以及债务的来源这三个方面同时进行选择。本文选择了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2013年的数据分3个层次进行了实证研究,即分别检验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总体债务水平、债务的期限结构、债务的布置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对实证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和企业融资特点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我国上市公司总体债务水平与公司绩效负相关,短期负债也与公司绩效负相关,银行借款总量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商业信用借款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企业债券与企业绩效负相关,但负相关关系较弱。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长期债务市场发展不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信用制度不健全,政府在企业融资时过多干扰,企业融资时融资来源严重失衡,债务期限结构严重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