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发展的文化地理学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dedao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合和汲取了地理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及于杨式太极拳,它自清末开始走出永年向外传播,经过几代传承人的不懈努力,现如今,杨式太极拳的足迹已遍布国内,延伸至海外。那么,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与不同的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和关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化地理学是探求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因此,运用文化地理学的理论知识,对传播范围较广的杨式太极拳进行研究,探求其在起源、扩散的过程中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杨式太极拳的未来发展提供启示,为太极拳乃至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借鉴。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和逻辑法,基于文化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杨式太极拳的文化源地、文化扩散、文化区进行解读与分析,进而探究杨式太极拳文化区演变的特征及成因。第一,通过杨禄禅去陈家沟学拳这一段历史的回顾,认为杨禄禅在陈家沟学得的拳术与之后在永年县形成的拳术是不同的,在永年形成了风格独特的“绵拳”,因此,将永年县定为杨式太极拳的文化源地。并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人文地理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杨式太极拳在永年产生的原因;第二,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以杨式太极拳的传承人及主要弟子的传拳路线为线索,再现了杨式太极拳的文化扩散过程,并初步勾画了杨式太极拳的国内和国外文化扩散图,得出在国内文化扩散中,由于传统传承方式的影响以及对扩散靶地的选择,认为国内的扩散形式以迁移扩散为主。在国外文化扩散中,既有迁移扩散还有规划性扩散;第三,在文化区划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区指标的指导下,将杨式太极拳的文化区划分为北京文化区,上海文化区,广州文化区以及石家庄、太原、西安文化区,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对杨式太极拳发展的影响。认为在北京文化区,杨式太极拳的技术发生了演变,劲力由剧烈趋于平缓,跳跃动作消失。在上海文化区,杨式太极拳的传承人著书立言,使得杨式太极拳的理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广州文化区,杨式太极拳的传承人借助广州的地缘优势向南发展至东南亚地区,杨式太极拳走向海外。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石家庄、太原、西安文化区,在政府的不断支持中,国内发展稳步推进,足迹遍布全国;第四,在文化区划分的基础上,解析了杨式太极拳文化区演变的特征。在文化区的类型方面,均属于形式文化区,在核心区的选择方面,以都市为首选,在文化区演变的路径方面,由北向南再向北发展,在文化区范围方面,区域范围逐渐扩大;第五,本研究对杨式太极拳的文化区的演变特征的成因进行分析,认为核心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繁荣促进了杨式太极拳文化品位的提升。民国时期政治中心由北向南的迁移加快了杨式太极拳文化扩散的步伐。杨式太极拳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相契合,推动了文化区范围的逐渐扩大。
其他文献
第一章,概述了细胞内pH的功能及监测意义、细胞内pH的监测方法、荧光探针进入细胞的方式,综述了荧光分子探针典型的识别机理和有机小分子pH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二章,采用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五育构成。其中,德智、智育、美育为心理层面的教育,体育是生理层面的教育,劳技教育是实践层面的教育,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在教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男,48岁,被人用疑似为注射器的物体刺伤右腰部,数分钟后即死亡。现场勘验发现在距中心现场50 m处有一个20 mL的注射器,注射器内残留淡黄色液体约13 mL,后
如今,能够对pH值进行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检测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如生物系统和环保领域。检测p H值的方式有很多,如酸碱滴定检测、电位滴定检测等。但是这些方式价格高,操作不
“1”本身具有特殊的性质,例如任何数乘以1或除以1都还等于原来的数;
物理中的正负号的含义纷繁复杂。在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规律、原理、公式等都要借助于正负号来表示,如果不能正确领会正负号在不同情形中的含义,混淆是非,张冠李戴,就会出现差错。所以,为了能准确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物理中的正负号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正>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的全面发展内在地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并最终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上.一方面,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社
通过检索分析22部典籍的英译名在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中的词频数、上下文语境考察中华典籍在美国社会的传播现状。检索结果显示《周易》《西游记》《孙子兵法》《道德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