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合和汲取了地理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及于杨式太极拳,它自清末开始走出永年向外传播,经过几代传承人的不懈努力,现如今,杨式太极拳的足迹已遍布国内,延伸至海外。那么,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与不同的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和关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化地理学是探求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因此,运用文化地理学的理论知识,对传播范围较广的杨式太极拳进行研究,探求其在起源、扩散的过程中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杨式太极拳的未来发展提供启示,为太极拳乃至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借鉴。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和逻辑法,基于文化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杨式太极拳的文化源地、文化扩散、文化区进行解读与分析,进而探究杨式太极拳文化区演变的特征及成因。第一,通过杨禄禅去陈家沟学拳这一段历史的回顾,认为杨禄禅在陈家沟学得的拳术与之后在永年县形成的拳术是不同的,在永年形成了风格独特的“绵拳”,因此,将永年县定为杨式太极拳的文化源地。并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人文地理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杨式太极拳在永年产生的原因;第二,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以杨式太极拳的传承人及主要弟子的传拳路线为线索,再现了杨式太极拳的文化扩散过程,并初步勾画了杨式太极拳的国内和国外文化扩散图,得出在国内文化扩散中,由于传统传承方式的影响以及对扩散靶地的选择,认为国内的扩散形式以迁移扩散为主。在国外文化扩散中,既有迁移扩散还有规划性扩散;第三,在文化区划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区指标的指导下,将杨式太极拳的文化区划分为北京文化区,上海文化区,广州文化区以及石家庄、太原、西安文化区,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对杨式太极拳发展的影响。认为在北京文化区,杨式太极拳的技术发生了演变,劲力由剧烈趋于平缓,跳跃动作消失。在上海文化区,杨式太极拳的传承人著书立言,使得杨式太极拳的理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广州文化区,杨式太极拳的传承人借助广州的地缘优势向南发展至东南亚地区,杨式太极拳走向海外。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石家庄、太原、西安文化区,在政府的不断支持中,国内发展稳步推进,足迹遍布全国;第四,在文化区划分的基础上,解析了杨式太极拳文化区演变的特征。在文化区的类型方面,均属于形式文化区,在核心区的选择方面,以都市为首选,在文化区演变的路径方面,由北向南再向北发展,在文化区范围方面,区域范围逐渐扩大;第五,本研究对杨式太极拳的文化区的演变特征的成因进行分析,认为核心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繁荣促进了杨式太极拳文化品位的提升。民国时期政治中心由北向南的迁移加快了杨式太极拳文化扩散的步伐。杨式太极拳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相契合,推动了文化区范围的逐渐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