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2000-2017年西部地区的分省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从整体上和收入结构来源、收入分位数视角,实证检验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选取农村金融发展规模、金融机构数量、农村存款和农业保险指标为核心解释变量,并控制了财政支农、城镇化率、人均GDP等指标。在此基础上,对农民收入结构来源变化的贡献度进行测算,以此检验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整体上逐年增长,但是区域内部的收入增长却呈现不平衡发展。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其他省市自治区要高些,而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农民收入增长相对较慢。从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来源结构看,主要表现为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2013年以来,转移性收入表现出暂时性的迅速增长。(2)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每提高1%,农民收入将会提高0.27%;农村存款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04,即农村存款每提高1%,农民收入将提高0.04%;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每增加1%,农民收入将随之增加0.21%。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农业保险每提高1%,农民收入相应提高0.02%。(3)从收入分位数角度看,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不同分位数农民的收入产生正向影响。具体而言,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看,不同分位点的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系数随着分位数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从农村存款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看,在收入低分位数下,农村存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较大,而在收入高分位数下,其促进作用较小;从金融机构数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看,在低分位、中等分位、高位分位下,其结果均显示正的系数,且对农民收入产生较平稳的作用;而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差异较大。在收入低分位数时,农业保险对农民增收带来消极影响,在收入中等及高分位数下,农业保险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效果并不是很显著。(4)农民收入来源结构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在农民收入增长中贡献率最高,转移性收入在2014年后的增速表现出暂时性。由于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稳定性强,且经营性收入增长主要依靠信贷资金推动,因此,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长期性,金融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长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