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暴露对新生小鼠耳蜗带状体突触损伤的长期效应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max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噪声在新生小鼠耳蜗发育期对带状体突触的损伤和耳蜗功能的长期影响。  方法:从四窝新生小鼠共获取36只动物,每窝小鼠等量随机分配入对照组(Ctr)和两个按噪声暴露时间点命名的实验(噪声)组(Exp10和Exp14),分别在小鼠出生后第10天和第14天(P10d/P14d)给予噪声暴露,每组各12只。噪声暴露条件为单次105dBSPL白噪声,连续2小时。各组再根据不同终点观察时间,分为生后3-4周(P3-4w)和生后7-8周(P7-8w)两个亚组:共计Ctr34、Ctr78、Exp1034、Exp1078、Exp1434、Exp1478六个亚组,每组各6只动物。采用短纯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听觉阈值。采用配对短声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测试耳蜗输出信号量及对声音信号时间信息的处理能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C末端结合蛋白2(CtBP2)抗体标记耳蜗内毛细胞(IHC)带状体并计数带状体量,评估噪声所致的带状体突触损伤。  结果:在两个终点观察时间,各噪声组和同龄对照组ABR阈值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所用噪声未致动物产生明显的永久性听觉阈值改变(PTS)。但是CtBP2标记的带状体计数显示,噪声暴露后小鼠耳蜗IHC带状体在P7-8w内均持续减少,且噪声在P14d的损伤效应大于P10d。功能上,噪声暴露后小鼠CAP幅值较同龄对照组明显下降,但配对短声诱发的CAP幅值%-短声间隔(ICI)关系未显示明显组间差异;CAP潜伏期较同龄对照组明显延长。与带状体数量变化一致的是,CAP幅值和潜伏期的改变均在P14d噪声组更明显,且在P3-4w到P7-8w内持续发展。  结论:在新生小鼠耳蜗发育期,不产生PTS的噪声剂量能够对耳蜗传入神经突触造成严重的“隐性”损伤,并导致耳蜗向中枢输入信息量的降低和对声音信号时间信息处理能力的下降。噪声的损伤作用在耳蜗发育后期较大。与成年动物不同的是,发育期噪声的损伤效应显示持续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病机理复杂,糖尿病(DM)患者眼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很可能是DR发生、发展的一种病理机制。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
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早期阅读活动,选用了《帮我早读书》,我们尽量给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图文并茂,让幼儿边欣赏图片,边跟随教师的语言来了解文字的意思;可以表演儿歌或故事,并附加游戏教学法,增强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  早期阅读是幼儿接触书面语言的途径。在强调完整教育观的同时,幼儿园的语言更应该注重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培养幼儿的良好阅读兴趣和习惯很重要。  要学习掌握书面语言
1936年出生于陕西省大荔县。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擅长写意花鸟画,偶作山水画。梅,兰,竹,菊,月季,牡丹,雄鹰等常见于其笔下,尤其擅长画麻雀,其作品多选材于平凡的事物,但十分朴实、亲切,画中常常表现一群麻雀各种动态,遥相呼应,十分机灵生动,充溢着热烈喧闹而活泼欢快的气氛。出版有《张蒲生画集》、《张蒲生评集》、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代表作《瓦雀归巢》、《晨曲》、《麦场无人时》、《雀趣》、《
新的教学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与学及管理者变为传授者、组织者、领导者、协作者和促进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向学生传授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从有利于环境文明的、以及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集中精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育者的素质教育。由于有些教师忽略这一点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存在偏离基本要点,存在抓不住中心  的教学方法,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高
目的:(1)测定高催乳素血症妇女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水平的变化,分析高催乳素血症状态下各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并检测外周血IL-2水平
高中新的语文教学改革给我们创造了课堂教学方法中极大的选择余地和平台。这一点在普通高级中学新的语文教学指导意见中所讲到的,“在语文教学中要坚持共同基础和多种选择的方法,优化学习内容,搞好学习方法”以及授课标准的指导思想中讲到的,要适应时代要求调整课程内容和目的,改变学习和点评方法时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中,可以完全感悟到这一点。  在课程实践中一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立即非常不足,片面的强调单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