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旅游产业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促进区域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降低旅游企业开发成本,使区域旅游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为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但是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竞争的加大,片区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区域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还有待改善。通过收集武陵山片区张家界、怀化、湘西自治州、恩施自治州、铜仁和黔江区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2010年-2014年旅游发展数据分析了武陵山片区近几年旅游产业的发展概况,认为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组合状况良好,互补性较强。但区域内各市州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张家界旅游业发展水平最高,黔江和铜仁地区发展水平较低。文章从旅游供给角度出发,釆用最邻近距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赫芬达尔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旅游酒店、旅行社及旅游交通的空间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武陵山片区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趋于集聚分布趋势,主要集中分布在怀化市、张家界市。旅游酒店和旅行社主要分布在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好、交通设施完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片区旅游交通建设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得出各指标所处的等级。结果显示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综合得分3.0112,属于一般等级,距离良好还有较大的差距。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旅游接待及服务设施、政府政策和管理指标综合得分为3.1705、3.0621、3.1447,均接近于一般等级。旅游交通运输指标综合得分为2.7355,介于较差和一般之间,但距离一般等级还有一定的差距。说明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在旅游资源及产品、接待设施、政府政策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交通运输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旅游交通依然是制约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合理布局的重要因素,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探讨。文章基于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的目标和原则,提出要构建“点—线—面—网”的立体旅游发展格局,并分析了该模式具体的实现路径,从节点的确定,轴线的确定,到面的形成以及网络结构体系的构建等。最后提出打造旅游中心节点城市,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立体交通、强化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合作等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区域旅游要素的有效整合,使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能在此基础上得到调整和优化,从而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