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特南心灵哲学的演进路向——从功能主义到反功能主义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i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特南创立机械功能主义以来,他的这一理论在心灵哲学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机械功能主义并不是孤立形成的,它是心灵哲学经过长期发展所衍生的一个分支。心灵哲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自古希腊时期开始,哲学家们就萌发了对心灵研究的浓厚兴趣,延续至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普特南创立的机械功能主义延续着以往哲学家对心灵哲学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的全新观点,使心灵哲学的进程又得到了更深远的发展。然而机械功能主义的研究进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其他哲学家对这一理论提出的质疑之声和机械功能主义本身存在的缺陷使普特南在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研究过程之后转而走向反功能主义。
其他文献
分析了目前永磁同步电机(PMSM)常用控制方法的优点与不足,结合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技术与转子磁场定向控制(FOC)技术,提出了一种PMSM用逆变器的单闭环空间矢量调制(SL-SVPWM
“实践”概念是哲学的基础概念之一,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概念,现在哲学界对其讨论的热度有增无减,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实践的概念,随着
荀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学识非常渊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认识论思想上,他继承前人、融入自己见解作了《解蔽》篇,提出了“虚壹而静”的观点:认为在认识
偏好是一种常见的认知现象,在许多学科中都有研究。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偏好的有关理论;von Wright在1963年开创了偏好逻辑的新纪元;近一二十年,偏好已经被决
在战国时代,孟子是一个很有名的游士,“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孟子·滕文公下》)所到之处,国王都以宾客相待。他上下说教,志向远大,自负甚高,曾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