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对非援助是中非关系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是对非援助开启了中非关系,并促进了中非关系的友好发展。自1956年中国开始对非援助至今已有近六十年的时间,中非关系在基于平等、互助、互利的基础下迅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非之间又填充了很多新内容,创立了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将中非之间的经贸合作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中非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的建设以及亚投行的创建,都必将为中非的合作注入新的活力。纵观整个对非援助历程,本文以对非援助政策调整为脉络进行分析研究,将对非援助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对非援助启动(20世纪50~70年代末期),这一时期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从自身政治环境和外交需求角度考虑带着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第二阶段是中国对非洲援助调整期(20世纪70年代末期~90年代末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对非提供经济技术援助是这时期的援助重心;第三阶段是新世纪以来的对非援助政策。这一时期创立了中非合作论坛,中非之间建立了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了中非关系发展的新纪元,经济合作成为这一时期中非之间的主要内容,中非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习总书记履新对非洲的首访,强调并推动了中非的务实合作。中国对非援助越趋于双方的实际需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然因为自身的缺陷也会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加上现实情况的分析,笔者对对非援助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改善建议。中国对非援助只有与时俱进,不同的时期及时调整对非政策,中非关系才会拥有持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