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视角下《八月之光》异化主题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月之光》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在作家营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小说通过杰弗镇十天的社会生活的描述,揭示了人类心灵深处的亘古至今的真实情感和牺牲精神。本文以存在主义为理论框架,运用主题分析的方法,探究了《八月之光》中个体异化现象,旨在探索个体异化的主要原因以及消除异化主要途径。《八月之光》通过讲述了与这三条人物线索相关的复杂人物关系,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由清教主义和种族主义所引发的个体异化现象,同时也体现了福克纳对人性以及人自身的关注。研究发现造成个体异化的原因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种族歧视主义、宗教狂热主义以及男权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内部原因主要有自我身份的不确定、责任的逃避以及自我封闭。而肩负责任、追求存在意义以及自我觉醒是本文提出的作为消除异化的主要途径。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章为导论,简要介绍作者,文本,以及该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详细介绍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存在主义异化观。第三章分析主人公与他人关系发生异化和自我异化,深刻展现主人公非人道的存在。第四章揭示被异化的矛盾根源,笔者进一步追寻主人公身在文化桎梏危机中的无望挣扎。第五章旨在探讨边缘化的主人公如何克服异化、实现自我觉醒。第六章总结作品凸显的存在主义深刻内涵,对人类存在关注的人文主义内涵和普遍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形式主义的观点,用实证主义的方法对两部文学作品进行了文本对比分析。即把文学作品看做内部自给自足的独立文本,然后用计量文体学的方法主要对两个文本进行定量对比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二语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心理词汇(Mental Lexicon)是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以及其它认知科学领域(人工智能等)所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语言词
在句子生成中,人们倾向于使用一个新进加工或接触到的句法结构,这种现象被研究人员称作结构启动。结构启动不仅存在于语内,也存在于跨语言之中。本文主要针对跨语言结构启动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社会生活缺乏认识,因而提高他们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紧迫而又非常现实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从“强化诵读,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