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言暴力探析——以河南省漯河市初中为例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_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是教育工作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是联接人们心灵的纽带。教育要真正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就要关注人的完整性与个体性,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人格,营造出有利于个体发展生长的美好环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和谐、善良、文明的语言能够对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近年来,“教师语言暴力”现象频发,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语言暴力看似比体罚更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甚至比体罚更严重。因此,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学术界有关教师语言暴力的研究颇多,研究领域也十分广泛,涉及教育、伦理学、心理、法律等方面。由于从应用语言学角度的研究还不多,因此笔者试图从语言应用的角度对教师语言暴力的类型、成因、危害与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绪论部分对总结了教师语言暴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本文的研究设计及意义。第一章以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提出教师语言暴力的理论假设;并通过对漯河市的两所中学进行的实地调查从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角度来印证其存在的普遍性与危害,总结了教师语言暴力的特点。第二章深入分析阐释了教师语言暴力的主客观成因及危害,印证了教师语言暴力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章从教育者、教育对象、环境和法律等主客观层面,重点从探讨教师艺术批评语对教师语言暴力提出了规避策略。  总之,本文的研究旨在启示教师及社会各界,要能够认识到自身担负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倡导教师学习使用教师艺术批评语,真正消除教师语言暴力,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为社会培养真正的有用之才,不辜负全社会的期望。
其他文献
该文试从沈从文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人手,第一章分析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及湘西文化之间的关系,指出湘西文化由于历史原因保留了以楚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第二章从湘西文化的特
生和死是人类存在的双面雅奴斯.关注死亡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生存.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造成巨大的灾难,人们迷失信仰,精神崩溃,而整个文化在坍塌,欧洲正在走向没落,人类面临生存
近年来,中韩两国的出版界不断加强联系,互动与交流不断增多,使两国文学作品互译量也逐渐增多。通过文学作品的互译,我们可以了解到两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因此,正
南社是近代文学史上规模最大的重要的文学社团.虽然作风传统的南社受到过新文化界的批评,但南社事实上是新文化的前驱.该文所致力的目标,就是探索和表现南社在传统与现实的两
论文以莫言的创作分期、作品艺术世界人物群体分类、作家创作的外部文化环境与作家独特的生命体验等几个部分来分析论述莫言创作30年的整体风貌.莫言30年的创作生涯,据风格而
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和社会现象,反映着不同时期社会的人文风貌以及思想价值观念,不同时期的流行语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自然也成为了语言学者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