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出口贸易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结构不合理、水平较低,大部分出口商品集中在生产附加值较低和低技能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并且靠扩大贸易数量制胜,消耗了国内很多基础性资源,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加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此外,过高的出口依存度导致中国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较差,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低碳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国际贸易格局将进一步改变,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目前,中国已是第一出口大国,CO2排放总量也已位居世界首位,能源生产和消费位居世界第二。单纯的靠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传统的出口贸易模式所暴露出来的结构性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当前低碳经济兴起的浪潮下,该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要解决以上问题,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综合考虑当前国际贸易新形势,合理调整出口贸易结构,选择适宜的出口战略,发展低碳出口贸易。本文围绕出口贸易结构进行了现状分析和实证分析。现状分析中提出中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面临出口商品结构层次低,国际竞争力较弱;出口商品中,“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比重较大;出口屡遭贸易壁垒等问题,指出了发展低碳出口贸易的必要性。实证分析中首先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得出中国出口贸易各部门的隐含碳排放系数与排放量,石油加工、焦业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气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出口完全排放系数最高;接着,对引起隐含碳增长的因素(结构效应、规模效应、技术效应)进行分析评价,论证了规模效应对隐含碳增长的贡献最大,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隐含碳的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后,计算各出口部门的竞争力指数,并把各出口部门竞争力指数与完全碳排放系数加以综合分析对比。得出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强的部门主要是碳排放高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制造业,而农业、服务业、金融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等出口碳排放强度低的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低。最后,从产业和贸易结构、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环境法规和技术标准、出口退税率和市场机制以及国外合作等多角度,为中国出口贸易的低碳发展提供可行性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