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传播平台的不断更新,大大拓展了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认知范畴。我们不再单一地依靠亲身经验直接感知现实环境,而是通过媒介平台间接认知,但这个平台是由传播媒介经过选择、加工、重构以后精心营造的信息环境,无法完整地、客观地呈现现实环境,这便是拟态环境。21世纪以后,网络的高频率使用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承载人们生活实践的场所,它们深刻影响着人类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人际交往等。尤其是伴随着网络的开放性和微媒体的不断发展,拟态环境信息的超载和碎片化日益严重,进一步影响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认知。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生一代,价值观还未定型,面对多维复杂、泥沙俱下的拟态环境,大学生很难从中抉择。因此,探究在网络媒介发达的今天,面对拟态环境中的复杂信息,如何有效开展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借用传播学中拟态环境这一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学进行有机融合,探讨拟态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力求在学科交叉研究中实现可操作性的创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鉴策略。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拟态环境的相关概述,从环境的定义入手,理解拟态环境的内涵、发展以及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和当前时代特征。第三章为拟态环境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拟态环境是把“双刃剑”,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展了教育空间、丰富了教育资源、发展了扁平路径的同时,冲击了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影响了大学生的认知判断。第四章为拟态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此次调查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拟态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第五章以调查现状为基准,从强化网络阵地建设、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和大学生媒介素养,以及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探讨如何创新拟态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以提高教育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