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滑桩依靠与桩周土的相互作用将滑坡推力传递至深层稳定土体,由于其具有抗滑能力强、施工方便、桩位灵活等优点,因而在边坡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尽管抗滑桩的施工技术方法和设计计算理论不断得到更新与发展,然而桩间土拱的受力破坏特征难以直观确定,以致抗滑桩合理桩间距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比较满意的解决。为此,采用模型试验、数值模拟与土拱应力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继续开展抗滑桩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及合理桩间距的研究,并将所得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其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探究了不同截面尺寸与桩侧摩阻的抗滑桩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对比分析,总结了桩顶位移、坡面位移、桩身弯矩及坡面土体裂缝随堆载量的变化规律,确定了边坡的破坏模式,并认为桩截面尺寸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更加明显。(2)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桩截面尺寸、桩侧摩阻等因素在不同桩间距、不同土体性质条件下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桩截面尺寸,桩侧摩阻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3)基于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的结果,确定了桩间距计算过程中采用的土拱形式,由此对平面土拱及三维土拱单元分别进行应力分析,由变量Q不等式得到了土拱的最不利位置及相应的桩间距。(4)针对巴中市东北部某高陡人工边坡工程,采用不同桩长与桩截面尺寸的抗滑桩对其进行加固处治,按平面土拱分析与三维土拱分析两种方法,反复迭代计算,界定了其合理的桩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