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清1号配套系选育的评价与利用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的了解鄂清1号配套系商品猪的生产性能,我们进行了此次研究。该研究分两部分,鄂清1号母系选育的研究与鄂清1号配套系商品猪的生产性能测定。对母系的选育我们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提高选育效率,主要是针对母系的繁殖性能进行选育;对商品猪的生产性能采取同样的方法并进行了四组杂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母系选育结果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各组合的商品猪中大清商品猪生长速度快、肉质好,为最佳组合。在442头母猪群体中检测了ESR.FSHβ两个与产仔数相关的分子标记,同时还检测了Hal基因。结果表明,在母猪群体中无氟烷基因阳性基因个体存在,无需淘汰个体;ESR基因位点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数的影响为AA>AB>BB,与相关报道的BB型为优势基因不一致,推测可能是在不同群体中基因效应不同;FSHβ基因位点不同基因型对头胎产仔数的影响为AA>AB>BB,对经产胎次的影响为BB>AA> AB,结合相关报道得知,该位点在国内地方猪种的优势基因为A,在国外良种猪的优势基因为B,新清平母猪则同时具备了国内外猪种的血缘,所以结合既有产仔性状数据和生产效益方面因素,选育过程中以BB型为优势基因进行选育。56头屠宰测定的商品猪的的测定数据显示,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的H-FABP基因的4个酶切位点及Leptin基因的Hinf I酶切位点与IMF之间存在显著性关系。本试验得出Hhbbddaa为高IMF的优势基因,与已知的相关报道HHBBddaa不完全一致,推测原因可能是屠宰的群体规模不够,也不排除不同基因型在不同种群中的基因效应不同的猜测。对四个不同的杂交组合的生产性状和屠宰测定的数据显示,大清组合商品猪生长性状成绩显著,平均日增重为767.10g,料肉比为3.18;屠宰测定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的数据表明大清组合的瘦肉率最高为57.60%,与其他三组合相比差异极显著;肌内脂肪含量大清组合的更适中一些为3.68%,与其他三组合相比差异极显著;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等指标都表明大清组合的肉质为四个组合中最好的。根据所有的测定数据分析得出,该配套系组合较新清平猪有了较大改进,但是还未能达到预期的全部目标,因此配套系方案还需进一步优化,三系配套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