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更好地教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被动,这些都可归结为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语言学习诸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持久性以及使用学习策略的频率,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对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知之甚少,或对提高学习动机的策略缺乏系统认识。 第二语言的学习动机受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影响,学生的动机强度也各不相同。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角度,运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外语学习动机如何受个体的学习经历影响;旨在结合前人对第二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找出影响非外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相应方法。 作者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的方法,对武汉理工大学124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约见该校5名教师进行了访问式调查。问卷根据相关文献改编,通过问卷资料分析和调查结果分析,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系统的策略模式提供了实证依据。调查表明,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社会需求、学校要求、英美国家影响及家庭环境均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学习者的成败归因、自我效能、目标设定及获得成就感的心理需求差异都将导致不同的学习动机;在教学层面上,影响动机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学大纲、教材、教师、学习小组、学习策略等。作者因此提出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在一个普通非英语专业班级中开展了为期十五周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 实验表明在合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之间相互信任,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必担心犯语言错误或遭到嘲笑。教师的职责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应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的环境,指导学生进行第二语言的习得。合作学习以积极的互赖,面对面的积极互动为特征,学习氛围